【吞咽困难】不忍插喉食糊仔 媳妇煮软餐 助奶奶重拾进食乐

撰文: 徐嘉莼
出版:更新:

“喺医院见到一位婆婆,工人姐姐喂紧佢食嘢。本来好地地,一浊亲,叫医生,然后就冇得救。你谂吓喺医院都救唔到,屋企点算?”照顾者黄太忆起在医院见到的情景,至今仍有余悸。
黄太奶奶今年83岁,患柏金逊症及认知障碍症,两年前吞咽机能退化,需改吃“糊仔”。奶奶一度拒绝进食,即使肯食,也常无法吞咽,“谷到成块脸红晒,好惊要打999。”
不插喉、不吃“糊仔”,奶奶始终要吸收营养,可以怎办?黄太决定为奶奶制作软餐。“奶奶食多咗嘢,仲重咗。”她一边喂奶奶吃“软餐”,一边说。
摄影:高仲明、录影:杨凯力、剪接:谭耀安
(此为【吞咽困难】系列之一)

问奶奶还记得去过些什么地方,她说不出口,柏金逊症及认知障碍症令她说话有困难,只能发出“呜呜”的声音。

患柏金逊症及脑退化

北京、日本冲绳、上海、泰国、南韩……由孙女出生那年起,黄太一家每年都会带奶奶最少去一次旅行。那时奶奶没有任何长期病患,“牙力”、“脚骨力”十足,六、七十岁仍能登万里长城,吃尽各国美食。

健康体魄,在八年前一次跌倒,伤及盘骨后改变。“好似啲人咁讲,(长者)跌一跌啲病就来。”手术后,奶奶走路不成问题,但一、两年后,身体渐退化。她走路愈走愈慢,无力蹲下,更易被人撞跌,最终要以轮椅代步。奶奶也渐变得无记性,失去了语言能力,“一开始系讲句子,之后讲词语,最后连字都讲唔到。”

退化快 吃饭难 

经公立医院老人科医生评估,奶奶确诊柏金逊症及认知障碍症(又名脑退化症)。医生只跟黄太一家说,奶奶的身体会愈来愈差。却未料到,退化的速度如此快,更没想到连进食也有困难。

以往一家人同台吃饭,奶奶半小时左右便完成用膳,还会帮忙收拾碗筷。后来,虽然奶奶仍能动手吃饭,但擡手的动作愈发艰难,愈吃愈慢,需要改吃“碎餐”。“为咗令佢方便啲,食快啲,会剪碎啲食物。一开始只系一嚿剪成两嚿,之后三嚿,愈剪愈碎。”黄太说。

奶奶身体转差后,黄太一家仍希望再带奶奶去旅行。筹备已久,两年多前的暑假,一家人连同佣人姐姐一起到台北游玩。不过旅途中,奶奶的假牙多番脱落,即使用固定剂亦无法黏实,原来奶奶的口腔肌肉已无力承托假牙。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由“碎餐”改吃“糊餐”。

你能说出这一碗绿色的“糊仔”,由什么食物搅拌而成?是仓鱼、菠菜及白饭。“糊仔”模糊了食物原有的味道及形状,令长者失去食欲。

碎餐变糊餐 失进食乐趣

“糊餐”,俗称“糊仔”,造法简单,只需将煮熟的𩠌菜搅烂,再拌匀在一起。不过,这一碗湿湿润润、溶溶烂烂的“食物”,不论味道或卖相也极不讨好。“我觉得似垃圾,几样食物捞埋一齐,好怪。”连黄太也吃不消,何况是当时已年届80岁、吃过珍馐百味的奶奶?

黄太与奶奶相处近二十年,她忆述,奶奶年轻时爱吃,胃口不俗,吃自助餐时比他们吃得还要多。奶奶更爱吃一款潮州特产的鲜鱼,经常亲自下厨煮食。但转食“糊餐”之后,黄太很少煮鱼肉,最多只会煮三文鱼、龙脷柳等无骨鱼块。“大鱼系好食,但我惊唔小心挑漏咗条鱼骨,佢吞咗入口又讲唔出口,鲠亲咁点算?”

奶奶的胃口渐渐变差,更会拒绝进食。“就算入面摆嚿三文鱼,你都唔知系三文鱼;就算摆嚿龙趸落去,你都食唔到系龙趸。所以佢唔钟意食,就会吐出来。”黄太与佣人姐姐每顿饭要花上更多时间喂食,但奶奶始终吸收不多,导致缺乏营养,体重更由120磅,跌至100磅以下。

“小朋友都系糊仔,老人家又系食糊仔,好似一样,但小朋友未食过嘢,但老人家咁多年食过好多嘢。”照顾者黄太说。

吞咽困难恐夺命 家人坚拒插喉

奶奶不但失去了进食的乐趣,也失去了进食的能力。去年起,奶奶吃“糊仔”时经常无法吞食,“成日会喷嘢,喷到周围都系,食到成块面谷到红晒。”

医生指奶奶有吞咽困难,建议插胃喉吸收营养;医院转介的言语治疗师却指,奶奶的咽喉仍能活动,认为可以继续有口进食。最后他们一家拒绝为奶奶插喉,“食到就食,唔想佢辛苦,同埋失去食嘢能力同乐趣。”

不过,一日三餐的膳食如何解决?黄太无奈表示,当时不知有何应对方法,医生及言语治疗师亦没有推介,只能继续喂奶奶食“糊餐”,但每一次都非常小心和心惊胆跳。“好惊佢浊亲之后就‘咩咗’ (意指去世)。”

吞咽困难

根据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吞咽研究所的资料,吞咽困难有机会引致“落错格”、“浊亲”,即食物错误进入呼吸道,而非咽喉,造成吸入性肺炎,严重时会致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吞咽困难的患者日常会经常流口水,口齿不清,拒绝进食,舌头萎缩,下颚周围肌肉亦会紧张僵硬,亦有机会持续性地发高烧,体重下跌。进食时,他们亦需要较长时间咀嚼或吞咽,食物或会从口中流出,或残留在口腔内。

吞咽困难不止是长者才会患上,手术治疗后的副作用亦有机会引致。据医管局出版的《舒缓喂食资料手册》,中风、认知障碍症、柏金逊症、及口部、咽部、喉部的癌症等,都是吞咽困难的常见病因。

黄太说,奶奶本来连水、粥等,也无法直接吞食,但变成软餐便可食用。

还原食物色、香、味 助有口进食

奶奶受苦、黄太徬徨的日子维持了很长时间,直至“软餐”的出现才为她们带了曙光。

记者访问当天,黄太为奶奶“烹调”三道𩠌菜——沙姜鸡、三文鱼、南瓜,以及白饭及椰青水。吞咽困难的患者连水都难喝到,难以想像奶奶可以直接食用这些𩠌菜。原来,食材会经过一轮“软化”,最终会变成“啫哩”状。

记者试食 口感像慕丝

记者曾试食软化后的南瓜,口感有点像慕丝、薯蓉、芋泥,不用咀嚼,大约五秒便会在口腔中融化,然后“滑入”喉咙。不同于“糊仔”,南瓜“软餐”看起来仍像南瓜,仍能尝出南瓜味。

点击下图看“软餐”制作方法:

+1

软化秘密:酵素胶化剂

软化效果,全因食物酵素胶化剂。酵素能在保持原有味道下,转变食材质感,加上食物模具的塑型,能大致还原食物形状。也即是说,吞咽困难的患者,可以以另一种方式享用任何食物,不论是汤圆、牛扒、叉烧饭……

“我都煮过点心、乳鸽、葡式炒饭,奶奶仲食好多添!”黄太说,奶奶现时每顿饭能吃约500毫升的“软餐”,胃口比以往吃糊餐时大有改善,体重亦有上升。

现场所见,奶奶被喂食时会东张西望,少有张开口,吞咽时会扁嘴皱眉,动作有稍稍吃力。黄太笑言婆婆表现“唔乖”,吃得不多,但着记者细心留意,婆婆的咽喉有在上下缓慢郁动,有在吞咽进食。

什么是“软餐”?
目前本港并没有一个针对“软餐”的统一标准,“软餐”市场亦不算蓬勃。但近年有不少团体引入不同类型的“软餐”,为长者带来进食选择。
例如,圣雅各福群会研发外型精致的按压软餐杯,有肉类、鱼肉及蔬菜等味道,只需加热及倒入酱汁即可食用。
而黄太使用的食物酵素冲剂,则由本地企业“文化村”从日本引入。企业还代理另外两款“软餐”产品,包括液态饮料增稠剂,及软化食材的木瓜酵素。

将近50岁的黄太与奶奶朝夕相对近20年,明白饮食对奶奶的重要。

照顾者:要给老人家多个选择

奶奶今年83岁,黄太也年近半百。她说,除非奶奶完全失去有口进食的能力,才会选择插喉,否则会让奶奶在余下日子有口进食。但每餐饭需额外花上半小时制作“软餐”,对照顾者而言,压力或不少,会何还要坚持?

“饮食好重要,如果我系佢,我都唔想食糊食,唔想插喉。如果我能够咬到嘢,都想嘢食系分返开,唔好捞埋一堆。我自己都唔会摆几样野一齐放入口食,畀着你都唔会喇?”是尊重,也是因为将心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