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政策年年改 财爷取消零税最致命 电动车达3成恐难产
政府曾提及2020年全港电动车达至3成的目标,近年积极推广电动车发展,包括先后提出税项减免、“一换一”计划和增加充电站等,但至今电动私家车数目只有不足2%。有电动车督导委员会和电动车协会人士认为电动车政策朝令夕改,相关充电配套发展缓慢,加上市面可供选择电动车款有限,窒碍市民购车意欲,恐下年预期目标“难产”。
政府推动电动车逾10年,前特首曾荫权在2009至2010年度施政报告提出,政府长远政策目标要令香港成为亚洲区内最广泛使用电动车的地区之一;2011年政府修订的《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指出长远目标是在2020年,有30%私家车属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时至今日,据运输署资料,电动私家车只有11,166辆,占全港登记私家车逾60万辆,不足2%,即使就算连同混能车亦只有约5%。
回顾政府电动车政策,政府为了推广使用电动车辆,自1994年起豁免电动车辆缴付首次登记税,该豁免原本于2014年3月31日届满,再延长三年至2017年3月31日,而2014年和2017年间有多个电动车车厂引入,并推出“三年回购计划”,令电动车业界如同“雨后春笋”。
综合运输署及Tesla车厂提供的资料,首次登记私家车数目由最初不足100辆同比上升至2014年的860辆,在首次登记税豁免延长后,往后3年平均每年达2,000至3,000辆。
可是,2017年3月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预算案宣布,为了压抑车辆数目增长,取消电动私家车“零税”优惠,减至最多豁免9.75万元,买家变相要支付数十万至逾百万元首次登记税。按政策实施前后11个月,首次登记电动私家车由5,700辆急跌至116辆。
2018年2月28日,政府为挽回劣势,再推出“一换一”计划,容许旧私家车车主一换一,销毁旧车并换电动车,可获25万元税项减免。其后11个月,首次登记电动私家车略为回升至505辆,市况仍处于惨淡,政府再于今年1月底推修订计划,包括紧接在“旧私家车”取消登记前车主须是“旧私家车”的登记车主连续3年或以上,修订至连续18个月或以上。至上月底,运输署共接获398宗申请,当中有389宗已获批,其与过去一年电动私家车增幅相若,但仍未能回复两年前的水平。
对比同期,首次登记燃料私家车数目变化不大,平均维持37,000辆,至今累计60多万辆。电动车协会会长关卓明认为,反映本港对私家车需求大,市民仍有一定购买力,“只是在于买电动车和燃料车的选择”。
他续称,事实上,市面可供选择的电动车款有限,充电设施及配套不足,在屋苑安装充电站“要过法团那关几乎要过五关斩六将”,客观环境上已经难以吸引购买意欲,全额豁免电动车辆缴付首次登记税的结束可谓对吸引力再“大打折扣”,加上部分车厂“三年回购计划”两年前完结,令更多人选择重回燃料车市场。至于“一换一”计划反应欠理想,再加上充电配套和相关基建发展缓慢,“下年达成3成的电动车目标根本无可能”。
据环保署资料,现时政府停车场内共提供782个政府公共充电器,非政府所提供的公共充电器则有1384个,最新财政预算案宣布拨款1.2亿元,于3年内增加超过1000个政府停车场内的公共充电器。
“推动使用电动车辆督导委员会”委员云维熹同样表示,最大问题在于主流品牌电动私家车价钱贵,市民可选择车款不多,且公共充电器又不足。他又指出,购买电动车长远必须配备充电器,不能依赖政府停车场,“现时停车场车位都不足,市民要充电本身就有困难”。他承认说服屋苑业主立案法团安装充电设施有一定困难,寄望将来政府立例要求新建屋宇装置一定百分比有充电设施,又认为电动车使用逐渐增多,可加大诱因令业主愿意加装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