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卓廷渉721暴动|林称入元朗𥄫实警队 警长:林生,使唔使呀

撰文: 凌子淇
出版:更新:

元朗721事件,前立法会议员林卓廷等7名“非白衣人”涉暴动案续审,林卓廷今午(5日)继续自辩。他指当日参与民阵港岛区游行后,原本打算回家,见到网上影像显示有人在元朗被白衣人打至背部全是籐条痕,情况并非“剧本拂两下”,觉得“出事”,便致电警民关系组邓姓警长,要求警方尽快执法,并称他会入元朗“𥄫实你哋警队”,邓警长即回应说:“你真系要入嚟啊,林生,使唔使呀?”

林称当时只打算留在西铁站内,及叫车上乘客不要离开车站,待警方驱散该批黑社会人士,确认安全后才回家。

林卓廷称当晚原本打算回家,但又觉得好衰仔,最后决定先去观望情况。(资料图片/卢翊铭摄)

觉返屋企好似好衰仔

林今午供称,他于721当日与团队成员庄永辉、冼卓楠参与港岛区游行后,晚上原本打算回家,但当晚他乘地铁回家时想起元朗情况,林说:“左谂右谂,觉得自己返屋企好似好衰仔咁。”遂提出先去美孚站观望情况,于是三人便前往美孚站。

曾发3帖文提醒回元朗的人小心

林当晚在其FB专页一共发布3则帖文,首则帖文于晚上9时38分发出,提到:“返元朗的朋友,务请小心,怀疑黑社会已部署,请保护好自己和身边朋友。”林解释当时忧虑港岛区游行人士回家时会有危险,便发帖提醒市民保护自己,“尝试敲第一个警号”。

看到有人被打至背部满籐条痕觉出事

林续忆述,他与团队成员前往美孚站时,看到有网上照片及影像,显示一名男子在元朗被白衣人打至背部满布籐条痕。庭上播放相关影像,片中一名深色衣服的男子被多名白衣男子以棍状物体追打,有人大叫:“打死佢,打佢个臭X!唔X听话,打!”林指情况非如黄伟贤早前所述般的“剧本拂两下”,觉得“出事喇”,遂尝试致电当时认识的保安局政治助理刘富生但不果。

林卓廷称看到有人在元朗遭白衣人袭击至背部留下多条伤痕,觉得“出事”,决定要入元朗。(资料图片)

黄称有屯门的人落埋元朗

林两度致电黄伟贤,黄初时称未了解情况,其后就指,黄称:“有批屯门嘅(黑社会人士)都落埋去元朗。”林表示他会入元朗,要求警方尽快驱散这些黑社会人士;黄则著他要“小心啲”,不要离开西铁站。

林补充指他当时认为,白衣人在元朗一带聚集,若离开西铁站与他们相遇会有危险,故不打算到达元朗后留在站内。他与黄通话后,发布当晚第二则帖文,引述:“收到可靠消息,现时在元朗的怀疑黑社会分子,相当部份来自屯门。”

警长回应有派便衣警员到场观察

其后林经黄伟贤获得警民关系组一名邓姓警长的联络资料,并亲自致电邓警长。他自言当时态度“有啲唔客气”,质疑警方容许有黑社会背景的白衣人从黄昏到晚上集结,他说:“你咁耐都唔驱散佢,而家开始打人啦㖞,你快啲做嘢。”邓回应指已知悉情况,并且一直有派便衣警员到场观察。

己退休的警长7520早前作供时否认忧心有立法会议员到场监察警方工作。(资料图片)

警长反问林真系要入嚟

林再表示:“我而家入嚟监察,𥄫实你哋警队,尽快驱散西铁站外面一带嘅黑社会,保障啲市民嘅出入安全。”邓闻言后开始犹豫,并问:“你真系要入嚟啊,林生,使唔使呀?”但承诺会向上司转达这项讯息。

林否认曾叫警方特别保护年轻人

邓早前供称,林曾在电话中询问警方部署,又著警方特别保护年轻人。林在庭上否认这些说法,并指他当时认为警方自有部署,亦有足够人手、装备及训练处理事件,不担心警力不足,只提到前往元朗的游行人士“有老有嫩”,要求尽快执法。

林亦否认曾向邓称不需要警方保护,因为保护市民是警方职责,他不会阻止对方履行职责。他又忆述,自己曾在立法会外天桥被多名建制派人士包围,当时“有人话要掟我落桥”,最后要靠警方开路护送,可见他也需要警方保护。

事发经过。(详看下图)

+10

以为留在元朗站安全

法官陈广池追问,林有否向邓刻意提及他需要警方保护?林指没有,因他当时只打算留在西铁站内,没有想过接触白衣人,因为事发前西铁站从未发生过大型冲突,林说:“我谂住留系元朗站,我谂住安全啦。”

决定去元朗时发出第三则帖文

通话结束后,林便与庄永辉、冼卓楠决定从美孚站前往元朗,他形容当时车上有穿黑衣的乘客,但不肯定他们是否港岛区游行人士。其间林再发布第三则帖文指:“我已联络元朗警方,表示我和同事正前往元朗。”希望告知正前往元朗的市民小心安全。

听到有人大叫黑社会打人即下车

林又提到他当时只打算著市民不要出站:“等警察驱散晒啲黑社会,安全喇,先返屋企。”他起初未有决定要到元朗抑或朗屏站,直到列车到达元朗,车门打开一刻,他听到有人大叫:“下面有黑社会打人!”他遂立刻下车。

七名被告及控方对他们的不同指控。(详看下图)

+2

7名被告依次为林卓廷(46岁)、庾家豪(35岁)、陈永晞(37岁)、叶鑫升(31岁)、邝浩林(26岁)、尹仲明(48岁)及杨朗(26岁),同被控一项暴动罪。

案件编号:DCCC 1106/2020, DCCC 1132/2022 (Consolid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