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变计划|反修例案底青年求职遭五连拒 学者吁李家超助重燃希望

撰文: 刘梦婷
出版:更新:

年方20左右的港青阿达(化名)在2019年反修例风波中被捕,其后被控非法集结罪并判监多月。然而在判刑前,保释候审、取证答辩等法律过程却历经漫长的两年五个月。期间阿达面对未知并承受巨大心理压力,幸得朋友转介,联系香港著名经济学者宋恩荣及妻子宋陈宝莲牵头成立的“蜕变计划”项目,获免费法律支援及情绪辅导。刑满出狱后,他重返校园读书并寻找兼职,但一连面试五间公司,均因案底遭拒。其后得“蜕变计划”帮助,阿达终获开明雇主抛来橄榄枝。

然而上万名涉反修例风波被捕青年中,至今仍有数千人未被检控,仍要面临随时被起诉的心理负担,难无虑规划前程。“蜕变计划”至今服务206名涉案青年及其亲友,近日向特首李家超提出四项倡议,促他在首份《特首报告》落实,包括政府鼓励专业团体根据更生青年具体情况处理专业资格申请、惩教署内为高学历在囚人士提供适切课程等,助青年重燃希望。

判囚青年感狱中欠学术书致进修难

由于反修例案件众多,处理进度十分缓慢,过去一年新增检控人数仅逾200人,达被捕总人数2%,数千人仍在忐忑等待。其中青年阿熙(化名)早前亦被控非法集结罪,判刑前甚至等待两年九个月,如今出狱重返校园,形容那时“心理好不安、好挣扎,好多唔确定”,幸得“蜕变计划”心理支援渡难关。

阿熙亦有朋友被捕后迟迟没被检控,至今前途难测,“佢哋有好多犹疑同不安,担心读大学期间被起诉。”忆及服刑期间,阿熙发现惩教署图书馆“好少academic(学术)啲书”,有狱友欲把握时间学习外语却缺乏足够资源。

青年服刑完毕发现难谋划出路。阿达计划未来在港从事专业工作,但法律规定,若监禁三个月以上则不予“洗底”,包括阿达的情况。他忧虑若社会一刀切排斥全部有案底青年,自身抱负或难施展。

反修例风波中被捕青年阿熙(化名)(左)与阿达(化名)(右)因非法集结罪坐监数月,判刑前经历逾两年煎熬等待。(刘梦婷摄)

逾万人涉反修例被捕 学生占四成 仅三成已被检控

“蜕变计划”由宋恩荣夫妇于2020年中发起,集结学者、律师、心理辅导员等热心专业人士,主要为25岁以下被捕青年提供免费情绪辅导及法律支援,并助其刑满释放后重投职场或校园、规划人生。项目至今已服务246人,包括106名涉案青年及140名涉案青年的家人亲友。

据警方最新统计,由2019年6月9日至今年8月31日,各区示威活动中共有10,279人被捕,其中4,010人为学生,被检控学生仅1,167;而被捕未成年人有1,754名,当中517人被检控。

▼2019年反修例风波部分图片▼

+12

面对如此数量,“蜕变计划”副总监、中大经济研究中心副所长宋恩荣称“救得一个得一个”,但民间力量始终有限。“蜕变计划”创始人、港大香港经济及商业策略研究所名誉副教授宋陈宝莲,盼望特首李家超首份《施政报告》“唔好忘记呢帮年轻人”。

学者提四项倡议 冀政府牵头缓和社会气氛

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1日发表的讲话中提到“我们殷切希望,每一个香港青年都投身到建设美好香港的行列中来”。宋恩荣引用此句强调,不少反修例被捕青年无犯罪纪录、甚至有较高学历及出色才能;香港社会步入老龄化,各界应放下成见接纳这帮青年,挽回香港人才流失。

因此,“蜕变计划”提出四项倡议,冀政府重视被捕青年各阶段需要,牵头缓和社会气氛、改变各界成见,包括:

一:对无足够证据起诉的被捕人士设定终止调查死线,若过死线仍无足够证据,便终止调查释放被捕者;

二:为较高学历的反修例在囚人士提供适切课程,满足惩教院所内投考DSE中学文凭试的名额及机会;

三:25岁以下男青年尽量判劳教中心,尽量缩短女青年成人监狱监禁年期,长远男女惩教尽量一视同仁;

四:建议政府鼓励专业团体审核更生青年的具体品格及诚信,使部份有案底青年仍可申请金融、保险、会计、法律和医护等专业资格或牌照。

民青局:制订《青年发展蓝图》回应不同背景青年人所需

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回复指,政府一直十分重视青年发展。不论青年的背景和经历如何,政府都关心他们的正向发展,希望培育他们成为爱国爱港、具备世界视野和专业技能、积极终身学习,并具有正向思维的新一代。发言人表示,民政及青年事务局正统筹相关政策局制订《青年发展蓝图》,为港府首次为推动青年发展而制订的重要文件,当中将勾划出香港整体青年发展工作的愿景、工作方针和重点工作范畴,以及相关政策局未来的工作计划和行动措施,以回应不同背景青年人所需,让他们看到曙光和希望。

惩教署与个别大专院校筹备助在囚人士修读学位课程

惩教署回复指,署方正筹备与个别大专院校签订合作备忘录,加强支援在囚人士于在狱时,继续修读未完成的学位课程或转移学分修读其他课程。署方亦积极与不同的学府商讨为在囚人士预留学位,让他们获释后可以延续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