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未来10年建33万伙公营房屋 重建西环邨、马头围邨

撰文: 王洁恩
出版:更新:

香港房屋问题严重,不少基层要住在环境恶劣的㓥房,多名中央官员亦早已向治港官提出解决住屋问题的要求。新一份《施政报告》今日(6日)出炉,早前政府已表示,已成功觅得1.5万伙过渡性房屋所需土地。林郑月娥今日再表示,近日再获得私人土地拥有人表示有意参加计划,现建议再额外提供5,000伙过渡性房屋,使未来几年可供应约2万个单位。
此外,西环邨、马头围邨现时楼龄达约60年。《施政报告》提到,会邀请房委会研究重建,并争取把周边土地纳入重建地盘,以多建公营房屋单位。
林郑又宣布,未来10年会兴建33万伙公营房屋单位,但承认未来十年的建屋量会出现“头轻尾重”的现象,30多万个单位可能只有三分之一在首五年落成。

▼10.6特首林郑月娥公布交房委会研究重建西环邨▼

+9

行会已批准大坑西邨落实重建

林郑月娥表示,有见西环邨及马头围邨有合适的迁置资源,以及原址重建有潜力供应更多单位,故会邀请房委会研究重建西环邨、马头围邨,并争取把周边土地纳入重建地盘,使相关市区用可多建公营房屋。

至于早前建议的重建大坑西邨计划,林郑透露行政会议近日已批准了由平民屋宇有限公司与市建局合作落实项目,先决条件是平民公司必须妥善安置原有租户。

政府消息人士指,选择重建西环邨及马头围邨,因两个屋邨附近有可调迁用地,加上其重建潜力大。西环邨于重建后料可将单位量由600伙增至1100伙,而居民则可调迁到附近的加惠民道公营房屋项目,料于2029年有首批居民可以调迁。而马头围邨重建后的单位量则可由2000伙增至4000伙,附近的马头围道公营房屋项目,即现为乐善堂“乐屋”过渡屋项目位置,可供居民调迁。政府消息人士指,现时安排调迁的马头围道地盘面积小,因此马头围邨居民将会分期重建,最早一批居民会于2027至2028年调迁。政府消息人士指,需要再研究重建屋邨附近的可发展土地。

过渡屋资助额增至116亿元

另外,运房局早前已表明,已觅得足够土地提供原先承诺目标的1.5个过渡性房屋单位。林郑月娥今日表示,近日再获得私人土地拥有人表示有意参加计划,故现建议再额外提供5,000个单位,令整体供应在未来几年可增至2万个,并将相关资助计划的资助额增至116亿元。

政府消息人士指,额外增加的5000伙过渡屋单位,涉及屯门,元朗及古洞的5至6幅土地,涉及乡村发展用地,低密度房屋发展用地及绿化地等;当中3至4幅为私人地,非全由大发展商提供。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当中有2至3幅地规模较大,类似江厦围项目,各提供约1000伙单位。政府消息人士指,当局倾向以组装合成建造过渡屋,因其可方便搬迁再用,如于宋皇台的过渡屋项目将于2023年搬迁,以腾出用地发展。

+5

长策再度“达标” 惟建屋量将“头轻尾重”

此外,林郑今日再预告长策再达标。她表示,在未来十年(2022-23至2031-32年度),政府已觅得约350公顷土地,可兴建约33万伙公营房屋单位,比去年公布的数字略高,足以满足该十年期预计的30.1万伙公营房屋单位需求。运房局将在今年府交代详情。

但她承认,未来十年的建屋量会出现“头轻尾重”的现象,30多万个单位可能只有3分1在首五年落成,故已要求压缩房委会建屋程序,而房委会和房协将更广泛使用“组装合成”建筑法,房委会亦会在合适的项目采用新的采购模式,引入承建商一并负责设计和建造。

施政报告预告长策公营房屋建屋量再达标,未来10年可建约33万伙,政府消息人士指,当中三分一,即约10万伙于首5年落成,而有关项目已完成部份工程,难再加快;至于后5年的供应需要视乎收地,清拆及土地平整等程序进展。政府消息人士指,未来10年觅得的350公顷土地,约四成为新发展区土地,三成多来自改划土地,其余则为房委会工厦重建,粉岭高球场及重建项目等。

至于房委会将采用新的采购模式方面,政府消息人士指,现时公营房屋从基本布局至详细设计均由房委会负责,只会将建造工序外判给承建商;而拟采用的新采购模式,房委会将只负责基本设计,包括单位面积,不同大小单位的数量,座数及设施等,而详细设计及建造工序则由承建商负责。政府消息人士指,新安排可方便房委会安排人手,可以进行更多项目;同时会容许更高的创新度,令承建商更灵活,包括建筑物外形上或会有所不同。政府消息人士指,房委会正物色合适项目作试点,偏向选择复杂性较低的项目。

政府消息人士又指,“组装合成”难应用于首5年期的项目,而房委会现已选定3个房屋项目作试点,会视乎情况不排除会再有其他项目。政府消息人士指,一旦组装合成有部份出错,将导致整个组件不能使用,日后会安排人手驻厂,监督生产过成程。至于会否在港建造组件,政府消息人士指需要视乎会否有公司在港设厂。

日后房屋供应量最高可达逾68万

林郑又指,政府积极推进“明日大屿”填海工程、新界北多个发展区等的相关研究。视乎项目的研究结果,若假设住用地积比率为4至6.5,大型项目及策划中的项目可望于中、长期提供约40万至50万个公、私营房屋单位。加上在《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可供兴建16.5万至18.6万个房屋单位的新开拓土地,2031-32年后的下一个十至十五年的供应可高达56.5万至68.6万个。

发展局长黄伟纶在9月曾预告,今年年底公布的长策10年公营房屋建屋目标会再次达标,并会较去年的31.6万伙高。(梁鹏威摄)

不能轻言重推租置计划

林郑又指,政府不能轻言重推“租者置其屋”计划。她解释,编配公屋给轮候册上的申请人,除了新建单位外,亦依靠目前每年约8,000个回收的公屋单位。若把住户租用的单位变为可承继或出售的资产,亦难以大量重建旧屋邨。

政府消息人士指,政府将不会再推出新的租置屋邨,认为将会影响公屋轮候册的编配进度。而于现有的租置屋邨“货尾单位”,房委会将于下期绿置居再推单位销售,其后会检讨计划。若销售情况理想,房委会将考虑加快销售,研究方向包括加密销售次数,或要求租户于限期内决定会否购买单位,并调迁无意购买的租户。

今年内未能推出新一期居屋

另外,政府消息人士指,由于今期居屋刚完成选楼程序,而绿置居料于今个月开始选购,料今年内未能推出新一期居屋,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决定推售项目。

争取未来十年提供170公顷土地建私楼

至于私营房屋,包括铁路物业发展,她称争取未来十年准备好约170公顷土地,透过卖地或铁路物业招标,为市场提供可建约10万伙的用地,当中数字并未计及市建局项目和其他私人土地发展项目,强调政府有信心私营房屋土地供应可维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