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诉公署删报告|职员不知书面申请细节 无目录、无答可否拍摄

撰文: 陈萃屏
出版:更新:

申诉专员公署网页早前将2023年之前的调查报告、新闻稿及年报等旧资料全数下架。事件引起公众关注。原本可直接在网上下载的资料,公众周二(20日)起需透过填写网站上的“查阅公署资料申请表格”,或以电邮、书面方式提出申请。
《香港01》今致电申诉专员公署热线查询申请安排,职员建议填写申请表格时可提供年份、部门及主题等资料,惟热线职员表示没法提供旧资料目录,建议记者提交书面申请时,一并索取目录。提交申请后,原来十日内只会有职员跟进,热线职员称没法确保申请人可于何时查阅到内容。上到公署如何查阅,例如能否影印或拍照等,职员说“这刻答不到”。

申诉专员公署上周被传媒揭发将2023年前的调查报告下架,至昨日(19日)才公布“查阅公署资料程序”。文件只有六行,指出公众可透过填写网站上的“查阅公署资料申请表格”、或以电邮、书面方式提出申请;另要求公众提出申请时,要提供姓名、通讯方式及申请查阅的资料的详情。公署收到申请后,会在十个工作天内作出回应,并尽快安排申请人到公署查阅资料。

申诉专员公署周一(19日)公布“查阅公署资料程序”,公众需透过填写网站上的“查阅公署资料申请表格”、或以电邮、书面方式提出申请。(网页截图)

无资料目录 职员建议书面申请

记者上午以市民身份致电申诉专员公署热线,了解查阅公署公布过的旧资料的安排,职员最初只读出“查阅公署资料程序”文件的内容。记者向热线职员表明,盼取得下架旧资料的目录,希望目录列载公署公布资料的时间及题目等详情。职员先著记者“等等”,挂起电话逾一分钟,她回应指前台热线没法提供确实目录,建议记者在申请表格中,一并提交索取目录的申请。

申诉专员公署。(欧阳德浩摄)

建议列明年份、部门及主题

申请表格中要求尽量具体说明查阅的资料,要怎具体说明?公署有没有申请范本?职员称“没有特定”资料要求申请人提交,“同我哋一般申诉一样,我哋就住任何市民或申诉人提出嘅内容,无论系资料定申诉,我哋都唔会话确实,因为市民都有佢嘅自由同自己嘅谂法去谂点表达,我哋一般就住呢方面都唔会有一个template。”

不过,职员有建议记者提交书面申请时,可列明年份、月份及哪个部门及哪个主题的报告。记者提问,如果不知报告的主题名称、所涉及的部门以至公布月份,只笼统知道公署曾就某题目做过调查,怎样填表? 职员表示作为前台的查询热线,只能回应:“当然你提供的资料愈详细就愈容易准确,但你能否(笼统)提出,你可以提出咗先,公署都会睇返你申请回应返。”职员确认,不知旧资料的公布时间,也可照样申请:“当然公署希望提供愈详尽嘅资料,公署就愈可能可以尽快跟进到回应及申请。”

会否拒绝?何时查阅?可否影相? 职员:热线答不到

有不少问题,前线职员这刻也答不到,例如公众可于何时才查阅到报告?原来十个工作天内只会有公署同事联络,同事会再约申请人到公署查阅报告。职员说,现时没法确保申请人在某期限、例如是两周内一定确保到申请人可查阅到资料。“(多久才可以见到报告)起码我哋呢到热线查询就答唔实你。”

公署今年4月公布最新的调查报告长达245页(网页截图)

未知可否影印 每页$2推算一份近$500

2024年4月,公署网页列出要求署方提供资料的行政收费,单是A4尺寸的黑白影印,已要每页两元,如果要扫描纸本记录并转换为PDF档案,更要每页要六元。公署今年4月公布最新的调查报告长达245页,以此推算,假如日后公署只容许公众影印报告,一份报告需付490元;如欲在公署扫描报告,更需付1470元。

公众日后如要查阅旧报告,去到公署又能否影印?能否用电话拍摄旧文件、可阅读多久?公署又会否拒绝查阅资料申请? 面对这些问题,职员只连声说“不好意思,热线电话这刻没法回答”,再建议记者先提交申请,再向跟进的职员了解详情。

申诉专员5月19日放工时回应《香港01》记者,首度就事件开腔。(赖卓盈摄)

申诉专员陈积志今早再回应传媒查询时提到如有特殊原因,例如记者朋友有理据、有报告很急要发布,可以特别安排。记者向热线职员表明身份,了解能否加快记者的申请程序,职员就表示,要将电话转交给外务组跟进,著记者留下联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