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星期日边度最多菲律宾人? 一句烂gag道出外佣之苦
“星期日边度最多菲律宾人……皇后像广场啰!”这句“烂gag”相信不少人都耳熟能详,因为确有不少人会联想到香港每逢周日,都有大量外籍家庭佣工,在中环皇后像广场等公众地方聚集的“盛况”,就差在未大叫一句“占领中环,正式启动”而已。
立法会议员容海恩前日(5月23日)向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提问,指出每逢假日都会有大量外佣在各公园、行人天桥通道及行车天桥底等公众地方席地而坐聚集,影响市民日常生活,情况不断恶化,促请政府正视。
其实“外佣占中”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政府自1994年起,尝试推出海外家庭佣工中心政策,供本港的海外家庭佣工在休假时聚集及举行活动。但实行至今24年,由于欠缺跟进支援,变得形同虚设,实际使用人数只占外佣总数不足0.05%。如此情况下,外佣如不上街占用公众地方,还有什么选择?
延伸阅读:需求持续上升30年后外佣人口达60万 罗致光:探讨从缅甸引入外佣
外佣近38万 人数仍会持续上升
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本港经济起飞,开始愈来愈多家庭需男女双方都外出工作,聘请外佣打理家务和照顾老幼。本港现时外佣人口已近38万,罗致光去年11月表示,预计30年后会升至60万人。由于外佣假日不一定能够或愿意留在雇主家中,且薪金微薄,难以负担本港高消费的娱乐活动,所以只能在街上聚会、唱歌,作一些低消费娱乐,顺便联系一下各位同乡。
现时中环的“盛况”,源于80年代初。由于当时中环平日人来人往,但到周日就人烟稀少。在1982年,香港置地为促进周日购物人流,提出把遮打道作为行人专用区,获政府接纳。但意外地,这个措施引来了大批外佣聚脚。
82年置地提出遮打道设行人专区 引来外佣“占领中环”
由于噪音、非法摆卖和废物等问题,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置地一度建议重开遮打道,要求外佣改到地下停车场聚会,但在外佣团体和附近受益的商家强烈反对下,没有成事。随著外佣人数增多,外佣聚脚的现象开始扩展到其他地区,如铜锣湾、湾仔、美孚、旺角行人天桥等等,都很容易见到外佣聚脚处。
外佣服务香港社会,为双职家庭照顾小孩和老人,为本港释放更多劳动力,贡献不容忽视。要是外佣连周末找地方聚脚,纾缓压力的机会都没有,莫说影响平日工作表现,在人道立场也很难说得过去。只不过,本港不少地方本身已通道狭窄,要是再有大批外佣“进驻”,又确实会引起扰民问题。
延伸阅读:外佣街头聚集成“问题” 源于缺闲暇配套 容海恩不应挑族群矛盾
90年代推海外家庭佣工中心 吸引力低数量不足
政府有尝试过疏导外佣,根据罗致光的说法,民政事务总署于1994年推行“海外家庭佣工中心计划”,将坚尼地城一幅的学校旧址租予香港拜仁里恒信托协会(协会),设立海外家庭佣工中心,供外佣在休假时聚集及举行活动,内有礼堂、课室、图书馆、电脑、音乐室、影印机等设施。协会可因应需要和实际情况自行向6间学校申请在星期日租借场地举办活动。
但到底这个计划,是否真的能提供足够设施予外佣渡过假日,一直都受质疑。首先服务吸引力就不大,过往有报道指,坚尼地城中心内的各类活动及兴趣班都要收取费用,动𫐄需要数百元,以现时外佣最低工4,410元来算,已算是吃不消。
据协会过往的说法,因为各中心运作经费主要靠捐款维持,付完水电费等已经所剩无几,所以中心需要就各多种服务收费,赚取利润。民政事务总署网页也指出,中心的经费、管理及宣传都由协会负责,换言之没有受政府资助。
延伸阅读:外佣周末放假迫爆公园 容海恩:佢哋霸占咗 香港人点做到共融?
仅得0.05%外佣使用
其二,目前只有港岛的坚尼地城有常设的中心予外佣,终究数目太少。虽然政府声称协会可以向6间学校借场,可是现实状况是,这些其他场地的开放率偏低,因为经常遇到学校有活动拒绝借场的情况。
因此罗致光前日的答法可算十分有趣:“(坚尼地城)中心一直运作至今,逢星期日及公众假期都吸引达1,800名外佣使用中心的设施。”须知道,香港外佣人数近38万,使用人数“多达”1,800名,即只有不足0.05%。
所以,政府声称没有备存外佣于假日在公众地方聚集的详细统计数字,但事实摆在眼前:中心设施不足、地理位置不方便、服务吸引力不足,绝大部分外佣都难以使用。既然外佣难以再有其他正规的娱乐渠道,那只能“被迫上街”。
延伸阅读:休憩空间缺乏长远规划 外佣活用/霸占公共空间引地区矛盾
被问有否打算增加设施 政府:没有计划
政府又有没有打算改善问题呢?答案很清楚,是完全没有。前年1月,前立法会议员刘慧卿问时任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当局有否计划开办更多中心,让外佣在休息日有更多去处。张建宗答得非常直接:“政府现时没有计划特别为外佣设立聚会场所。”
罗致光前日对容海恩同一个问题,答法完全一样:“政府现时没有计划增设海外家庭佣工中心。”对于政府有否检讨过整体的政策成效,他也没有正面回应。
当然,本身这些外佣活动中心使用人数不多,政府没有诱因继续增加设施属正常。但其实中心之所以“搞唔起”,正是因为政府投入不足,从来未有一个完整的政策,去顾及这个人数达数十万、长期居于香港的群体,到底如何渡过假日生活。
扰民现象须政策疏导 否则易引冲突
说到底,外佣活动中心政策不了了之,还是源于政府那种做事“虎头蛇尾”的态度,没有长期跟进和支援,任由设施自生自灭,以致出现今日的尴尬状况。政府在整体规划上,也没有考虑过外佣的实际需要。
外佣离乡背井到香港工作,少说也会住上几年。随著外佣人数不断增多,假如不设法疏导,阻街情况必定会愈来愈严重。纵然香港土地问题迫切,但这些佣工的合理活动空间,始终需要正视。继续容让情况恶化,不论站在香港市民还是外佣角度,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一个扰民的社会现象长期得不到政策纾缓,政府又阔佬懒理,到达挑动社会矛盾的程度,就很容易会爆发冲突。内地自由行、水货客问题,以致近日成为舆论焦点的旺角行人专用区,这些经验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