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佣街头聚集成“问题” 源于缺闲暇配套 容海恩不应挑族群矛盾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容海恩近日在立法会提出书面质询,批评外佣假日占用街头、行人天桥,天桥底和公园等地方。她将外佣假日聚集视为“问题”,背后的思维是,此等行为是不当的,并有损市容。然而,香港有近38万外佣,商场、商户总不能满足她们所有活动,户外聚会是相当合理的结果。政府可以安排更多场所方便外佣使用,但既然香港人聘请她们来工作,只要不涉及违法及过份滋扰他人,好应接纳她们户外聚会的需要。

本港现时有近38万名外佣,每逢周日,他们都喜爱与同乡及朋友们在公园等户外地方聚旧。(资料图片)

其实,容海恩的质疑不是新鲜事。早在1990年代初,外佣街头聚集早已挑起争论。长年研究本地外佣议题的学者Nicole Constable在《Maid to Order in Hong Kong》一书记载,在1992、1993年,香港置地建议周日取消早年它们有份争取的遮打道行人专用区。公司当时称菲佣聚集会引起各样环境问题和不当活动,而且持续收到商户投诉。公司一度建议外佣改到地下停车场聚会。后来,争议渐渐淡化,行人专用区和菲佣聚会延续至今。港府为了回应外佣户外聚会,在1994年推出外佣中心计划,安排一个永久场所及港九共六间学校于周末借出校舍给外佣举办活动。

廿多年过去,外佣人数由约12万升至今天的38万,但港府廿多年来就没有再考虑更多地方应付新增外佣的配套需要。再者,稍有常识的人也知道,场所容纳的人有限,位置不够方便,加上有传媒数年前访问名单上的学校,部份回复不会借出场地,显示计划反应欠佳。人口增加但配套落后,衍生出容海恩表述的“问题已持续多年并有恶化趋势”。

+7

退后一步想,外佣不是一群单纯劳动的“动物”,她们来港打工,需要休息和社交,网上相聚不能代替实际面对面的交流,假日相聚的空间是合理的需求。更根本是,香港现有的公园和康乐设施,未能满足她们。可以设想,她们去图书馆,但缺乏多国语言书籍,去商场,只有快餐店或者适合聊天。事实上,不少外佣跟香港人一样,会到郊野公园游乐,或者到球场练习排球。即使到公园,付钱到楼上私人聚会,也不能容纳所有佣工。人口增多,占用的公共地方也增加。

当然,外佣要守本地法规,例如不可露天煮食、无牌贩卖、发出噪音、乱抛垃圾、在禁烟区吸烟、阻塞公众通道等,执法单位如果发现他们违规,应与本地人一视同仁。这需要执法人员劝导和巡逻。卫生和环境部门也可鼓励她们惜物减废,减少清洁工人负担。此外,政府部门、外佣团体、私人屋苑、学校及其他社区组织可以商讨,能否开放更多地区学校、社区会堂给外佣聚会,以及协办更多适合她们的节目,鼓励她们使用场所,给她们更多举行活动的地方。

如果外佣假日户外聚集是个问题,问题的核心是为何香港一直没有好好规划合适空间,方便她们假日消遣。政府估计随着人口老化,外佣需求与日俱增,直至科技和其他支援措施也取代人手。倘若一切不变,她们聚集街头的情况只会愈来愈普遍。政府和本地人要认同她们需要社交活动,更不能轻率怪罪于她们霸占通道,把中环、铜锣湾、旺角,而是合力探讨更理想的空间规划,促进本地和外佣社群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