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乃二百病之源 减肥勿单靠节食 搭配运动始长效
本港瘦身风气盛行,不少人更爱将“减肥”挂在口边,事实上疫后的肥胖人口却有上升趋势,港人每两个就有一个肥。究其原因,除了饮食及生活习惯出事,减肥方法亦是关键。网上充斥著种类繁多的瘦身餐单及减肥方式,但这些“减肥方程式”并非人人适合,维持良好体重,除了是终身课题,亦是健康之道。
撰文:医善同行医学顾问、香港肥胖学会创会会长袁美欣
早前笔者发表过一份研究,发现与肥胖相关的疾病超过二百多种,揭示肥胖乃“二百病之源”。肥胖可影响全身器官,最常引起一系列的代谢病,例如尿酸高、糖尿病、血脂高等;心血管疾病风险亦会提高,如高血压、心房颤动、心衰竭、心脏病发。肥胖亦与肠胃疾病有关,可引起脂肪肝、胃酸倒流、胆石等。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睡眠窒息症,癌症如肝癌、乳癌及胰脏癌,全都与肥胖息息相关。
港人工作忙碌,饮食及生活习惯不规律,饮食也不够均衡。不少打工仔的早餐会选择火腿、餐肉三文治,或者即食面,这些都是高度加工食物;中午的“饭后甜品”可能是一杯珍珠奶茶的含糖手摇饮品。港人习惯了生活节奏快,连进食速度也很快。事实上负责调节身体饱腹感的荷尔蒙一般要进食20至30分钟才分泌,吃得太快,有机会未有饱腹感而进食过量。
根据卫生署调查,本港肥胖及超重人口达到54.6%,即每两人就有一个肥胖。若以BMI指数定义,超重是指BMI 23至25,BMI 25以上便属肥胖,愈重,患肥胖相关疾病风险愈高,以糖尿病为例,超重的人患病风险较一般人高出50%;肥胖的人患糖尿病风险是常人的3至4倍。肥胖影响的不单止是外形,更对健康构成长远威胁。
坊间流行的减肥方法有很多,以节食最为常见,原理就是将身体变成饥饿状态去燃烧脂肪,初时的确会见到体重有明显下降,但身体会随著时间适应这个状态,从而调节新陈代谢,体重下降就会停滞,这也是很多人会出现的“减肥樽颈期”。愈极端的节食愈容易反弹,当身体处于饥饿状态,就会制造大量荷尔蒙而令食欲上升,令你更想进食高热量食物。因此,极端节食往往难有长效。
不少药妆店出售种类繁多的减肥产品,例如瘦身丸、冲剂等,大多是一些泻药,这些成份的减肥功效有限。本港目前有几款已注册认可的减肥药,为严重肥胖患者减重。不过,减肥药物非人人适合,用药需要咨询相关医生。另外,不应胡乱网购来历不明的减肥药物,这些药物成份可能未在港注册,有机会是禁药,甚至对健康构成不良影响。
网上亦充斥很多“减肥餐单”,有些声称是减肥秘方,或者是成功减磅人士分享自身餐单。事实上,这些餐单并非适合每一个人,成功减磅的人可能同时配合了适量运动,始终太极端的减肥餐单,难长时间维持之余,亦极容易反弹。理想的瘦身餐单除了少油少糖,亦要摄取适量的淀粉质,以及有丰富蛋白质及蔬菜。
持之有效的减肥方法,一定少不了运动,运动未必令你能在极短时间内减磅,却不易反弹。配合带氧运动有效维持新陈代谢,每日进行45至60分钟的带氧运动,可燃烧 500 卡路里之余亦可令身体维持在高新陈代谢状态14小时。若在一周加入两至三次的适量负重运动,更有效减脂及增肌。因此,减肥如能搭配运动,才能瘦得健康。我们亦要有良好饮食习惯,并配合规律作息,每日至少有六至八小时睡眠时间,同时适当排解生活上的压力,有效调节皮质醇,减肥亦事半功倍。
“01医务所”与慈善团体【医善同行】合作,逢周日刊登由医护人员撰写的医健文章。医善同行于2019年成立,期盼凝聚社会上的爱心和力量,鼓励有心人踊跃参与医善同行举办的义工计划,各展所长,帮助弱势社群。
医善同行会以专业团队的运作方式,致力提高赞助人与赞助机构的信心,达到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目标。
网站亦会为巿民提供正确的医疗资讯;并举辨不定期的医疗健康讲座和义诊,同时积极与其他社区组织及医疗机构协作,为市民提供各种医疗服务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