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舍离世|伴母走到最后 难忘临终一笑 冀大众有选择不再留遗憾

撰文: 江丽盈
出版:更新:

“她(妈妈)临走那一刻,是真的睁大眼睛,对着我们笑了一笑才走。”妈妈走后两三年,阿发对这一笑仍然记忆犹新。

阿发的妈妈有认知障碍症,2015年入住院舍,6年后在院舍离世。他说以前从未想像过妈妈可以在院舍离世,但现时回望,让妈妈留在熟悉的环境终老,有他及弟弟陪伴在旁,连送遗体到殓房那段路,他也有参与,“我觉得对自己可以说没有遗憾 ,也觉得亲人会喜欢你帮她做到最后一步、送到最后一步。”

他续指,听过有很多人赶赴医院,却未能见到亲人最后一面,久久无法释怀,经历妈妈在院舍离世,很希望多些人知道有这个选择,送别亲人再不留遗憾。

阿发的妈妈2021年在院舍离世,至今仍难忘妈妈临终前的一笑。(卢翊铭摄)

灵实护养院有个平台花园,阿发每次来探望妈妈,两母子都会来这里,吹风、晒太阳、赏花、看锦鲤。

自觉无力照顾 不得不让母亲入住院舍

阿发说,坊间对长者入住院舍的负面评价多,最初对院舍并无好感,但妈妈确诊认知障碍症后,记性明显转差、试过走失,他自觉无力照顾,加上医生建议院舍照顾,才让妈妈入住院舍。

其实你没有精神,经常担心她,(在)我上班后会不会又走出去,不知走到哪里去,今次会不会没有人发觉、通知不到我,我回到家里会不会见不到她,其实很大压力。
阿发

妈妈入住院舍后,最初会依依不舍在升降机大堂目送他离开,慢慢融入,跟职员有说有笑,后来阿发假日想接她回家,妈妈都不愿意,令阿发觉得妈妈已经将院舍当是另一个家。

“从她初初进来抗拒,不和姑娘聊天,后来和姑娘有说有笑,问姑娘拿东西吃,你已经觉得她是融入,有时假期我们想接她回家,她也说不回,你就已经知道,她当这里是家。”

两兄弟商议后决定让母亲院舍终老:想她留在熟悉地方

随着妈妈病情转变、身体转差,院舍团队开始跟阿发讨论院舍离世的可能,阿发跟弟弟听完流程及细节、商量过后,决定让她留在院舍终老。

他说,最初主要是考虑到妈妈有认知障碍症,想她留在熟悉的地方,“我当自己是这样,我快要走了,忽然之间我不在院舍,我去了医院,忽然之间张开眼睛,看见天花板、周围的人,谁来的?全部都不熟悉,我自己都会害怕。”

我代入去想,如果我在这里(院舍),全部都是我熟悉的人、姑娘、还有天花、周遭,我自己会没那么害怕,感到安心,原来我还在家,她(妈妈)已经当院舍是家。
阿发
阿发说,希望妈妈在院舍终老,最初主要是考虑到她有认知障碍症,想她留在熟悉的地方。(卢翊铭摄)

母临终前转住独立房间:医生已经辅导我们

妈妈临终前的日子,住在院舍的独立房间,因应团队评估的情况,阿发申请一星期休假,每日都在院舍陪伴妈妈,“当时我就说,你也辛苦了。如果有人来接你,你也快走吧,你不要挂著我们。”

回想起来,阿发说当时内心感觉平静,这份平静,是来自院舍团队一直给予的辅导,他跟弟弟早有心理准备,“因为之前他们的姑娘、医生已经辅导我们,讲过有甚么事会发生,我们很平静,只是等过一刻来临。”

阿发说当时内心感觉平静,这份平静,是来自院舍团队一直给予的辅导。(卢翊铭摄)

以为母亲酣睡 护士叫两兄弟留下才看到最后一笑

妈妈离世时,正值凌晨时份,当晚阿发跟弟弟见妈妈酣睡,原本打算回家休息一会,是护士观察情况后叫住他们,他们才没有错过见妈妈最后一面。

“她(妈妈)临走那一刻,是真的睁大眼睛,对著我们笑了一笑才走。”这一笑,妈妈走后两三年,他依然记忆犹新,“几年后我还记得那一刻,她一直都是无意识状态,是临走那十秒八秒,睁大眼睛,笑了一笑,那一刻很深刻,接着就合上嘴巴。”

妈妈走后,要移送附近的殓房,那短短的一段路,院舍团队也有先询问阿发的意愿,让他参与,“我觉得对自己可以说没有遗憾 ,也觉得亲人会喜欢你帮他做到最后一步、送到最后一步。”

院舍外有一条路通往殓房。(卢翊铭摄)

分享经历 让更多人知道有院舍离世这个选择

阿发多次提到,见最后一面、亲身陪伴最后一段路很重要,他听过有些朋友赶赴医院,却未能见到家人最后一面,久久不能释怀,很希望藉著分享送别妈妈的经历,让更多人知道有院舍离世这个选择,有机会不留遗憾地送别亲人,“我都是想多些人知道有这件事,大家都可以有个选择。”

你这里真的可以看着她,由最后那一刻,之前那段(时间)她的表情、各样事情,你看到最后那一口气、笑完走,你整个人真的很舒服,知道她是很安心地走,不会很有牵挂地走。
阿发
阿发希望更多人知道有院舍离世这个选择,有机会不留遗憾地送别亲人。(卢翊铭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