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筹办人生“最后派对” 令家人与临终者释怀:是坚持做的动力

撰文: 黄卓然
出版:更新:

已故慈善家邓肇坚长孙、服装品牌“上海滩”创办人邓永锵病重。身在英国的他向好友发出“最后派对”邀请,希望在余下时间与好友聚首一堂,“至少再见面一次”。本港亦有专门协助筹办“最后派对”的社企,公司负责人李鹂接受《香港01》电话访问。她指,社企成立4年,每年只有2至3宗个案要求服务,他们各有故事。“最后派对”令家人与临终者释怀,她觉得非常有意义,亦是自己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她希望愈来愈多人会主动向亲人表达自己死后意愿,以开放态度面对死亡。

除“最后派对”外,社企亦安排长者参观殡仪馆,认识死亡。(受访者提供)

在2013年成立的社企“光灵有限公司”,专门为有需要人士筹办“最后派对”。社企创办人李鹂说,每年只有2至3个客户要求筹办最后派对,主要由朋友介绍。她坦言,并非每个个案都可以赚钱,但每一个个案都有自己的故事,眼见家人与临终者可以释怀,令她觉得非常有意义,“唔系每宗(个案)赚钱,但会继续经营”。

留下妈妈的笑脸 女儿释怀

她分享最近一个令自己感动的个案,是一名女儿为患癌的妈妈办“最后派对”。她指,大概半年前接触到该客户,女儿与妈妈感情非常好,每次讲起妈妈可能会离开,女儿都会激动起来,对妈妈照顾无微不至,会为她找“麻将脚”。女儿知道母亲身体情况愈来愈差,一直踌躇是否要为她办一个“最后派对”。最终在半年前,光灵有限公司为她在酒楼举办了一场寿宴,庆祝妈妈一生的生命。妈妈最终在2、3个月前逝世,女儿指非常庆幸自己有为妈妈举办那场寿宴,尤其是拍下了妈妈的笑脸,因为妈妈从来不爱笑,那个宴会却令她笑得开怀,甚有纪念意义。

李鹂不时都会宣传生死教育。(受访者提供)

李鹂说,每宗个案的故事,都推动她继续坚持社企工作。她希望愈来愈多人会主动向亲人表达自己死后意愿。大部分老人家都会忌讳谈及死亡,但家人如果不了解老人家意愿,其实到老人家离世后,会无所适从。她提议,家人可以“问得间接一点”,去带起讨论,例如讨论电视剧时,问问老人家是否接受比较前卫的安息礼。如果老人家完全不同意讨论,可能要拜托第三者帮忙,“如果这样的情况,举办‘最后派对’可能会帮得上忙。”

她又指,生前告别仪式的形式并无限制,过去曾经在酒楼、酒店、楼上咖啡室、学校礼堂为人举办“最后派对”。公司收费为最少4000元,如果大型派对,则收取成本以外2成服务费,例如花费了4万元举办派对,服务费便是8,000元。她补充,其实“最后派对”不一定要假手于人,如果自己情况许可,亦可以筹办,最重要是开放态度,讨论死亡。

光灵有限公司会协助有需要人士,安排“最后派对”。(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