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又发作?可能是生理提醒 叫你处理深层次问题

撰文: 林芷欣
出版:更新:
(《骨妹》电影剧照)

都市女性生活受压,不少人睡到半夜也在担忧明天工作、放工也提不起兴趣见朋友,严重的甚至不止失眠,让不少人担心已患抑郁症。在美国的统计数字中,12岁以上人士,几乎是每20人便有1人患上抑郁症,当中各个年龄组别的统计中,皆是女性患病比例较高。一直以来,抑郁症被认为是脑内化学物质分秘失衡,可以药物改善,早前却有心理学家认为成因不止于此,可能是生理提醒的一种方式。

感到忧伤、绝望和抑郁
对以往感兴趣的活动兴趣全失
体重及食欲忽然改变(增加或减少)
活动模式改变:比以往更活跃或安静
失眠或需长时间睡眠
易于感到疲倦或缺乏动力
有罪疚感或感到无价值
难以集中精神及专注
意图寻死或曾尝试自杀

抑郁症可能是策略性行为?

好像中了五项或以上?请先保持冷静。事关抑郁症一直被认为是体内化学物质不平衡,或加上心理影响,可按不同程度以药物及行为治疗。但原来亦有另一方向的研究,指出抑郁症不止是障碍问题,更可能是我们身体演变、进化时,作出的一个策略性行为,是一种生理上的适应方式。科普作家Matthew Hutson早前尝试整合相关研究,指出相关抑郁行为,可能是希望呼唤我们停止、了解甚或处理一些重要问题,而非单纯的生理不平衡反应。

(《骨妹》电影剧照)

经历或有助分析、避免问题?

Hutson指出进化心理学家Paul Andrews及精神科医生J. Anderson Thomson,早于2009年便在《Psychological Review》中刊登相关研究,当中提及一些重大并复杂的事件(如有亲人过世、分手)发生后,“抑郁”反应被触发,可能是想要人重回分析状态。在研究中发现,抑郁症患者似乎都在经历一个经安排的系统模式:当失乐症(Anhedonia)出现时,患者对大部份活动都失去兴趣;当沉思(Rumination)情况增加,即人更痴迷于痛苦。经历过后,随之而来却是分析能力与有助大脑巩固记忆的REM睡眠状态亦会增加。两人更大胆假设抑郁与焦虑经常同步前来,是因为很多问题都需要“分析能力”(由抑郁症状带来)和“警觉性”(由焦虑症状带来),让人能更明白问题如何引起及如何有效避免再发生。

资料来源:www.independent.co.uk、www.cdc.gov、nauti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