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真正的快乐】2018目标:不储钱不“上位”,只求快乐?

撰文: 许芷婷
出版:更新:

2018年才刚过几天,笔者的Instagram及Facbook被一波又一波的“回顾潮”淹没。很多人鲜有地打一大段文字,再配上“风格图”,说自己去年做了甚么了不起的事,立志下年要迎接更多挑战,光看都累。我回顾去年的各种转变,只觉得整年都很累,身体变差。人人目标都是“迎难以上”,为甚么却没有人想要休息一下,放弃“向上”,正视自己是否真正快乐?

(《The intern》剧照)

一直顺从别人的期望,有没有想过自己要甚么?

(《穿著 prada 的 恶魔》剧照)

不少人都误信父母的“大话”,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到长大了读了很多书,偶尔半开玩笑质问他们:“黄金屋呢?”他们竟“搬龙门”笑说谁叫你读文科。我们从小被教育成功有一套“标准”,就是读好书,找一份稳定又有优厚薪金的工作,然后是组织家庭,结婚生子。可是,却没有人告诉我们或许这“方程式”不是人人适用?或许当中没有必然,如我竟然读新闻和翻译?或许我们的快乐与这成功背道而驰?

这就是为甚么有那么多人,到了三十之年,在“成功之旅”走到一半,竟感到空虚和却步,因为不快乐,因为这根本不是他们想要的成功。我认识有朋友放弃工作十年的薪金与职位,把本来当“首付”的资金,拿去旅游,独自一人到南非流浪,找会那丢失多年的笑容与自信,发现原来自己还可以冒险;也有朋友日间做ibanker,周末晚上驾的士,只因为喜欢驾驶。他们的快乐不在“成功的正途”上,因此任我们一直走下去都不会找到,所以新一年,与其去追赶那些别人给我们的目标,我们更应停下来,正视甚么让我们真正快乐?

延伸阅读:【2018目标】“快”是一种强迫症?慢慢来其实会得到更多!

工作上太用力,或会丢失更重要的东西

(《阿妈 今晚食乜𩠌》剧照)

“努力一定有回报”,“兜弯自有另一片风景”⋯⋯我们都是在这样的教导下长大的。这样的道理永远适用,只是以前还在学校时的世界比较简单,要分配的只是学习与兴趣,你拥有的不多,可以丢失的也不多,却有仿佛是用之不尽的时间。长大了,没了学校和家庭的“约束”,为了赶上前段所提及的“成功之路”,便在工作上“过度用力”,可是舍弃了其他重要的东西而懵然不知。

在过去两年,我觉得自己是挑战身体的极限。当上空姐一年后,便攻读硕士,还当上半个“自由工作者”,为吸收经验,凡是记者或访问工作都来者不拒。记得有一次,通宵工作后刚下飞机,换上便服便顶著一脸浓妆到学校上课,还要作导演访问,整天我就只有一小时在电脑室打困。访问十分顺利,那时说起还会引以为傲。那样的生活一直持续,直到有一天回家吃饭,妈妈竟像招待贵宾一样煮了满桌的𩠌菜,一家人早早在家中守候,我才知道我丢失了甚么。

新时代快乐要“分散投资”

(《Begin again》剧照)

上一辈的大多都喜欢只奉献在工作上,储钱节俭,就能以合理价钱买房子,给家人安定的生活,那快乐是“买得到”的。可是,现在时代已经不一样了,特别是香港,以这样的方式“买快乐”,绝对是“天价”。所以,我们的“投资策略”也有改变,就是以前是“孤注一掷”,现在便是“分散投资”。

我没有勇气,也不会那么“离地”说工作不需努力,抛下一切追梦。我们要生活,工作还是需要的,却可多花一点心思发掘自己喜爱的事,好取一个平衡。如我喜欢看书,要是不太累平均每星期都可完成一本,运动方面便正想重拾每星期做瑜伽的习惯。但要是你对这些都没有兴趣,发现自己的生命就只有工作,或许你应放放长假,旅游或休息都可。暂时抛下工作,只与自己相处,或许新一年的计划,目标可是:“如何让自己更快乐?”

延伸阅读:【最长的研究】哈佛追踪700+人近80年 幸福、长寿同样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