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入大学】神童是这样培养的 沈诗钧父亲分享培育子女3大关键

撰文: 书摘
出版:更新:

神童沈诗钧于2007年以9岁之龄入读浸会大学,成为香港历来最年轻的大学生。11年过去,沈诗钧已成为UCLA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数学系客席助理教授。
能被称为“神童”,拥有过人天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得到适当的栽培。沈诗钧的父亲沈振雄首次将培育子女的心得写成《我这样教,儿子9岁入大学!》一书,与家长分享将儿子培养成材的经验。沈爸爸认为孩子要学业成功,聪明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自信而坚韧的内心,如何启发孩子巨大的自学潜能才是关键。他认为父母与子女都要将学业放在首位,最好是为了比自己更大的目标,例如其长子为了打破僵硬的教育制度,以14岁之龄入读牛津大学。此外,父母亦要作出身教,帮助子女克服人性的弱点,培养坚韧内心面对困难。

以下是《我这样教,儿子9岁入大学!》的节录内容:
沈诗钧已由神童大学生,变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数学系客席助理教授。(资料图片)

培育子女没有公式,我尝试利用个案解释哪些情况下子女会步向好成绩及成功人生,和子女想成功的基本要求。 

经我近10年的观察,无论来自第一组别或第二组别学校的学生,他们的能力其实差异不大, 学习技巧一教就懂, 反而成功关键在于:

1.父母及子女 将学业放首位
父母是家庭的领导,领导者须认清首要目标是甚么,父母目标须一致,并根据子女年龄和能力,为其订下目标及推动他们往目标走。父母口说想子女成绩好,但如果子女的学业并非父母的首要目标,而父母目标并非一致,子女学业方面难以成功。

学业成功是一个选择,并非遗传,大多数学生都得做到。如果他们不肯去做,多因父母和子女三方宁愿选择舒适及享乐的生活,做一位平庸的人。但平庸的人做的工作竞争最大,想超越其他人争取升职或更好出路,机会很少,反而成功的人努力学习,做其他人不愿意做的难事,竞争变小,成功机会更大。在人工智能时代,能够解决困难问题的人,会得到最多奖赏。

家长都紧张子女的成长,但读书成绩不代表一切。(资料图片)

父母要区分清楚,把“子女学业放于第一位”与“满足自己心理需要”的分别。很多父母期望子女学业成功,只为光宗耀祖,或要子女超越自己的成就,达到自己以前做不到的梦想等。这些追求只会造成子女很大的压力,父母最终失望居多。如果父母有此心理需要,子女却未能符合预期,自然会责骂和惩罚,安排补习后仍未见效,这些父母多会放弃,逃避培育子女的责任。

其实,有一个比自己大的目标,这种精神追求,更能发挥孩子的积极性。例如,有一位九岁女孩,与同岁好朋友玩耍时,其朋友突然心脏病发死去, 那女孩在震惊之余,就此立志当医生,那无论她经历多少困难与挫败,都会勇敢面对,想尽办法克服挫败,最终成功当上医生。 
 
我长子怡谋于中学时期经历多次拒绝和打击,他就以“打破僵硬教育制度”为目标,不服膺于14岁只可读中三的规定,认为应因材施教,课程难度配合学生的能力,而不只看年龄,结果他以14岁之龄,入读牛津大学。而小儿诗钧,他为了救哥哥为目标,从小一连跳十级读中六,才可以9岁之龄入读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

父母期望子女学业成功,若是只为光宗耀祖,只会造成子女很大压力。(视觉中国)

我辅导过不少家庭,每次见一个新家庭,总会发现父母或子女,都有几件事他们忍不住一定要做,或很焦急或容易愤怒,控制不了自己。

有些父母遇子女成绩未如理想就责骂及惩罚,其实是想发泄日间工作的压力;有些父母把子女时间表填满课外活动及课程, 导致子女无时间读书;或有些父母零晨一点才回家, 煮完宵夜后叫醒3位子女起来陪父母看电视, 他们白天上课时睡觉, 成绩是班上最后几名;有些父母一年回乡7次,每次长时间, 子女无时间读书, 回乡不可能会读书, 或子女考试前每逢周末两天带子女去大陆玩或在祖父母家过夜,子女无时间读书。

这些父母全部未能告诉我原因为何如此做, 纯粹凭心情冲动去做, 这种父母是属大多数。另一方面,子女无节制地看电视、玩玩具、玩游戏机、平板电脑、手机、潮流商品。往往这些就是人性弱点发作,阻止子女成功。我辅导学生第一件事,就是要求父母及子女戒除以上忍不住的事,一天他们不改变,不克服人性弱点,子女难以学业成功。  

有位创业家Jim Rohn说得好:穷人有大型电视,富人有大型图书馆。

培养小孩坚韧的内心,将来遇到困难,都能冷静理性去处理。(视觉中国)

2.父母从小培养子女坚韧内心
培养小孩坚韧的内心,是没有公式的,但父母的示范、提示及情绪支援,至为重要。当然,孩子的解难,亦来自他自己的经历。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在孩子身边辅导他如何面对和处理困难及挫败。

小孩坚韧的内心,最初是来自父母如何对待,及他的认知与留意自己性格及情绪的弱点,其后来自他自己的经历,无论情绪如何起伏,他都能冷静理性去做决定。

3.子女经历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影响子女最大并非教科书,而是书本以外的经历,例如父母身教与提问、找 Mentor(人生教练)或与成功人士做朋友、利用回馈(包括善意批评、克服挫败之经验)、与人沟通及合作、反思、及敢于决定。  
 
其中,父母身教需在子女心中建立归属感,和引导子女思考与做决定。父母需避免出现一些使子女感到困扰的环境,错失他们的成功机会,父母需在子女身边辅导他们面对及处理困难与挫败。

书名:《我这样教,儿子9岁入大学!》(天窗出版)

作者:沈振雄

持有英国伦敦经济及政治学院经济学士(会计及财务)、 理学硕士(经济)和香港大学理学硕士(电子商务及互联网运算)。

长子沈怡谋以十四岁之龄攻读英国牛津大学文学学士(数学),并以一级荣誉毕业。其后于2013年英国牛津大学哲学博士(数学)毕业,担任两年博士后研究员之后,任职英国雷丁大学数学系讲师。

小儿沈诗钧以九岁之龄攻读香港浸会大学数学学士,成为香港最年轻大学生,并于2011年数学学士和哲学硕士(数学)毕业,随后在美国得州农工大学数学系任访问学者后,于2016年同校数学博士毕业,同年七月一日以十八岁之龄任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系客席助理教授。

出版社:天窗出版

《香港01》获出版社授权转载,标题为《香港01》编辑所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