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农业】未来出路 借助科技实现智能园艺

撰文: 曹民伟
出版:更新:

“水耕细作城市农业科技”(Farmacy HK)于2019年在香港数码港成立,公司的行政总裁麦嘉晋将全环控智能移动农场概念带到香港,借助售卖机大小的移动农场,将正在生长的作物放入超市、餐厅。消费者既能亲眼目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还能即买即食。此系统可大大降低生产运输成本,随时供应新鲜且优质的食材。

麦嘉晋解释:“全环控智能移动农场占地仅两平方米,年产至少7,000棵作物,相当于200平方米户外农地的年产量,平均每个月能生产约3万至4.5万元的农作物。”

本地著名的室内水耕农场“绿芝园”(Farm66)由两位七十后建筑师及咖啡师合作创办,其室内农耕概念获阿里巴巴等创业者基金注资3,000万港元。公司在大埔工业邨设立二万平方呎种植场,先后研发出多层式垂直种植结构、无土水耕种植、LED波长高效节能技术、云端控制参数检测系统、室内鱼菜共生生态系统等专利技术。现时,绿芝园每年农产量达36吨,农产品包括各式沙律菜及香草(如罗勒、紫苏),全部供应本土市场,未来拟大幅提升年产量至180吨。杜拜正与该公司洽谈合作,在当地引入新式农业,于沙漠的建筑物发展室内鱼菜共生系统。

“绿芝园”是本港著名的室内水耕农场,先后研发多项农业科技系统,以提升产量及质量。(资料图片/吴钟坤摄)

西班牙建筑公司JAPA在世界环保建筑比赛FuturArc Prize中,提出前卫的“Dyv-net垂直农场”概念,其外形设计参考自中国梯田,农作物沿着环状楼层种植,每层均可按需要移动位置,让农作物吸收阳光及雨水。

此垂直农场采用水耕技术,毋须使用肥料,耕种用水可循环再用,并由实验室监察农作物生长及分析其营养成份。农场亦可作教育用途,让市民了解各种农业科技,农场收成可直接运往市区。JAPA更指,香港的大埔区可考虑兴建垂直农场。

+1

另外,新加坡跟香港一样地少人多,同样依赖粮食进口,但新加坡为应付2030年的粮食安全危机,推出“30-30”计划……有关详情请阅读《香港01》周报电子刊全文。

上文节录于第242期《香港01》周报(2020年11月30日)《未来出路 借助科技实现智能园艺》,网上标题为编辑重拟。请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

242期《香港01》周报精选内容:

【封面报道】《施政报告》有心无力 339位“AO党”该担何责?

独家专访“金融沙皇”任志刚: 货币创造功能不应落在商业机构中

专访港大新晋经济学教授邓希炜 赴美廿年初回流 寄望香港“再工业化”

刘鹤高调提“零容忍” 中国金融改革必动真格

疫情持续扰乱粮食供应链 复兴本土农业提上日程

中国航天史上最具挑战的月球探测任务 嫦娥五号升空:载人登月的超前预演

疫下迸发新创意 建筑师玩转空间

拍卖上线 槌声不绝 世局动荡下之艺术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