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铁地震】沙中线工程丑闻怎“断尾”? 局部问责难根治
港铁沙中线工程违则施工、欺上瞒下丑闻近两个月来持续发酵,政府日前罕见主动披露港铁施工不当及涉嫌造假,同时下令董事局“开刀”,辞退多名高层,并委任前高官顾问团“空降”港铁善后,做法值得肯定。然而特首林郑月娥其后却形容症结源于港铁董事局遭“蒙在鼓里”,明言主席马时亨与一众官员毋须就事件问责下台,又能否完全释除公众对于铁路基建工程质量安全的疑虑?要根治港铁失控流弊,政府不能止步于小修小补,更需从理清管治责任、推展整体性改革着手。
运输及房屋局上周二(8月7日)联同路政署、屋宇署召开记者会,交代近期港铁沙中线红磡站违则施工问题的细节。运房局局长陈帆称,当局细心检视港铁提交的事故报告和图则后,发现有关资料与早前经屋宇署审批的版本有严重偏差,包括月台层板设计前后不符、实际采用螺丝头(couplers)数量较原定约23,500个减少近2,000个等,狠批港铁管理团队对此具“不可推卸的责任”,并严令董事局即时解除相关管理人员职务,以作问责。
路政署署长钟锦华补充指,在审视港铁地盘巡查记录,以及约见承建商与分判商了解施工情况期间,亦发现各方表述出现“极之大的分别”,已交由警方调查。他说“我们对他们(沙中线工程管理层)真的没有信心”。
屋宇署署长张天祥则批评,港铁至今尚未就月台图则改动咨询当局,是完全不可接受。他强调,虽然目前未有发现明显结构安全问题,但仍会在该站安装实时电子监察系统,以保障公众安全。
“留任当问责” 沦重复犯错
沙中线连串工程丑闻导致五名港铁高层离职,却无负责监督的官员问责下台。同日傍晚港铁主席马时亨亦现身会见传媒,形容个别人士未有向董事局全面汇报违则施工情况,并就事件损害政府、公众信心致歉。他表示港铁将重组管理团队,包括工程总监黄唯铭与三名总经理级人员即时离职、行政总裁梁国权提早退休,又指自己早前亦两度提出请辞却获政府挽留,强调“留下是为了负责任”,冀改组能改善公司管治。
特首林郑月娥其后出席公开活动时,承诺政府将向港铁全面追究事件责任,以及组成前高官顾问团“空降”港铁作善后。惟她回应记者问及港铁主席马时亨,以及身为董事局官方代表的运房局局长陈帆、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刘怡翔、发展局常任秘书长(工务)韩志强、运输署署长陈美宝需否问责下台,却指四人已尽力查问真相,只因前线人员提供偏差资料而被“蒙在鼓里”;挽留马时亨是避免冲击港铁日常运作,以及协助政府处理部分善后工作,“问责都有不同层次……如果要整个董事局和主席负全责,或许不完全公道。”
相比政府应对2014年高铁超支延误丑闻时“叹慢板”,当局在沙中线丑闻爆发后迅速开诚布公、要求港铁问责,已算是有所进步,但仍无法抵消部门监管不力之过。其中路政署辖下铁路拓展处虽然属铁路管理部门,却受限于人手及资源紧绌,截至去年3月该处仅聘有46名工程师,明显无力看顾全港所有铁路工程,未能发挥“核实监督者”(check the checker)功能。
在沙中线工程丑闻爆发初期,陈帆在立法会上承认是“看新闻才知道事件”,亦暴露现有沿“服务经营权模式”兴建铁路的弊端。运房局委托港铁作为项目管理人承包铁路工程,并透过例行会议和报告了解工程进度,但有关委托协议却未有规定港铁必须上报工序问题,导致部门屡屡错失及早发现、直接介入处理施工错误的良机,沦为被动“等收通知”,更遑论深入监督。
立法会当年对于高铁丑闻的调查报告,早已详列运房局、路政署无力主动监察港铁,以及盲目信任港铁的弱点;是次沙中线丑闻亦反映,有关当局未有汲取过去教训,重复犯错。因此政府藉“炒人”问责的同时,亦需全面检讨现有监督机制、改组现有部门管治架构,甚至如立法会铁路事宜小组委员会主席田北辰早前接受《01周报》专访时建议,设立独立“铁路拓展署”专责铁路工程监督及规划,否则类似风波只会陆续有来。
知情者:礼顿习惯“一手包办”设计施工
至于沙中线丑闻另一主角、红磡站工程总承建商礼顿,政府对于其未经审批改动月台层板设计有否涉及刑事罪行,至今仍未有清晰说法,而礼顿至今亦未就事件开腔回应。
港铁行政总裁梁国权上周会见传媒时,指礼顿为克服施工困难,在未有通报港铁和政府下,自行将部分原定连接连续墙的月台顶部层板钢筋,改为安装整条长钢筋并浇筑混凝土,使两者间毋须以螺丝头接驳。他形容经修改方案虽较原先方案为佳,但不可作为“冇跟足程序”的借口,重申港铁现正物色专家核实施工资料,稍后会再向政府独立调查委员会交代。
一名不愿具名的港铁工程师向《01周报》透露,礼顿通常从澳大利亚总公司派遣工程师到港跟进铁路工程项目,他们“习惯了澳大利亚当地做法,项目设计、施工均由承建商一手包办”,未必适应香港铁路工程项目先委托顾问公司设计、然后入则经港铁和政府审批,再由承建商投标负责施工的既定程序。
他形容港铁与礼顿经常出现沟通不良情况,“礼顿的确有经验,每次均很快‘起到货’,前线人员巡查时又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我们都不会怀疑实际施工方法是否有被自行改动过”,若非经传媒、政府主动揭发事件,“可能要到十多年后才会有人发现”。
资深土木工程师倪学仁日前向传媒表示,港铁沙中线工程项目受《建筑物条例》豁免,尽管承建商仍需向屋宇署递交最终图则,才可申领“入伙纸”,却毋须就改动设计入则申请;换句话说,若承建商没有列明改动细节,当局根本无从得知会否出现问题。他担忧礼顿更改月台层板施工方案,可能会削弱车站局部结构强度,建议港铁抽样凿开连续墙与层板之间接驳位作详细检查,确保结构安全,最坏情况可能要拆卸车站。
“老板”有责任整顿 追责不容走过场
香港工程师学会前会长黄泽恩出席电台节目时表示,礼顿修改施工方案虽然原则上“可行”和“计得掂数”,惟他质疑为何港铁对此毫不知情,强调事件必定影响工程业界的专业性及公信力。
“一间公司或一个人,当愈来愈被推得那么高时,又觉得市场没有什么竞争的话,自自然然便会松下来。”黄泽恩直指问题根源是管治和监察制度失效。
铁路是本港公共运输系统的核心,而本港至2031年将有增建北环线、东涌西延线、屯马线、南港岛线﹙西段﹚等至少七个新铁路项目,市场占有率远超专营巴士、公共小巴、的士等交通工具。若今次沙中线工程丑闻追责问题含混不清,势必危害未来每日数以百万计依赖港铁出行的港人生命安全,绝对不可轻视。
港铁虽是上市公司,但政府手拥其七成多股权,身为“老板”,自然有责任出手整顿港铁管治。外界关注,政府除辞退高层、委任顾问“空降”外,会否有其他改革性措施出台,根治港铁俨如巨兽不受控、将商业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上的恶劣管治作风;而《香港01》多次强调,政府藉回购港铁重夺本港铁路服务管治权,减少偏重地产业务、专注铁路客务营运,才是使港铁重回正轨的根本之道。
上文节录自第124期《香港01》周报(2018年8月13日)《沙中线丑闻不断 局部问责难根治 港铁应回归客运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