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40岁后肌肉流失快!防肌少症中医推党参茯苓1茶饮按3穴位

撰文: Heho健康
出版:更新:

“肌少症”是老年失能的凶手!肌肉力量的流失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年过 40,肌肉量会以每10年减少8%的速度流失;70岁后则以每10年减少15%的速度加速流失。

虽然肌肉量减少是年龄增长必经过程,但流失的程度与速度因人而异。预防肌少症的发生,除了运动,还可以做什么?这篇简单告诉你中医也能有帮助!

1分钟自我检测肌少症(按图了解👇👇👇)

+7

相关文章:肌少症|预防肌少症不能只靠蛋白质?做1动作超过12秒恐中招

肌少症的症状

虽然所有老年人都会因年龄增长而造成肌肉量减少,但流失程度与速度因人而异,如同骨质流失,是必然历程。但除了老化,也有可能是慢性病,例如心脏病、关节炎、糖尿病、肾脏功能恶化……等等引起,其中有八成起因为后者。而肌少症的临床表现有走路迟缓、握力下降、行动吃力、反复跌倒、体重减轻等等。

中医怎么预防肌少症?

1. 喝四君养身茶

材料:党参 10g、茯苓 10g、白术 5g、炙甘草 5g

做法:将药材洗净后,加入500ml热水浸泡1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均能健脾益气。若有痰,可加入陈皮、半夏成为六君子汤。

相关文章:食物冷知识|五色豆对应五脏!中医教你用五行概念调理养生👇👇👇

+6

2. 按压三穴位

足三里穴

位置:在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处,往下四指处

功效: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是人体营卫气血的来源,故肌少症首重阳明经的穴位。

3. 太溪穴

位置:足内侧部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功效:中医认为经络如果畅通无阻,气血得以顺利运行全身,则肌肉组织及脏腑都可获得滋养,身体便不产生病痛。按压太溪穴可激发身体的原动力。

相关文章:肌少症|长者肌肉流失 因每天都食白粥?用“它”煲粥补充蛋白质👇👇👇

+2

4. 三阴交穴

位置:足内踝,再向上约3寸处

功效:是肾经、肝经、脾经三条经脉的交点,此穴可促进脾造血,在妇科、泌尿系统、消化系统上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延伸阅读:

放任脂肪肝会变肝癌?3件事、吃特定食物可逆转!

【本文获“Heho健康”授权转载。】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