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百日・三|吴田玉:挖走半导体不是美国应对台海冲突的良策

撰文: 刘燕婷
出版:更新:

特朗普(Donald Trump)第二任期刚过百日,世界却已经历巨大震荡。在俄乌战场,美欧俄围绕乌克兰的战后安排反复博弈;在金融场域,全球因为4月2日的“对等关税”饱受冲击;在中美前线,两强的贸易战仍在僵持碰撞。各界不只留意特朗普政府的下一步,也尝试在充满不确定的世界摸索未来。

4月30日,《NOWnews》、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台大胡佛东亚民主研究中心合作举办“特朗普上任百日:从华府看印太战略”座谈会,邀请到美国知名保守派智库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肯尼斯·温斯坦(Kenneth R. Weinstein)演讲,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吴玉山主持座谈,哈德逊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许毓仁、前台湾行政院经贸谈判办公室总谈判代表邓振中、日月光半导体执行长吴田玉、台大社科院国际长郭铭杰与谈。

其中,温斯坦不只是2011年至2021年的哈德逊研究所总裁,更在2018年9月被特朗普任命为贸易政策和谈判咨询委员会成员,并在2020年被提名为美国驻日大使,其论述不仅投射美国保守派智库的观点,也是前“特朗普班底”的立场反映,更是外界理解“特朗普2.0”战略的参考依据。不过与此同时,来自台湾产、官、学界的代表,也在对话之余提出反问与担忧。现场的隐微张力,恰如台湾当前的对美舆论博弈;某些悬而未决、没有结论的对话,则无疑是对未完巨变的深沉叩问。

围绕这次讲座,《香港01》推出系列报道四篇。本篇为第三篇,聚焦吴田玉与温斯坦的对话。

4月30日,“特朗普上任百日:从华府看印太战略”在台湾大学举行,由左至右分别是台湾中研院院士吴玉山、哈德逊研究所前总裁肯尼斯·温斯坦(Kenneth R. Weinstein)、哈德逊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许毓仁、前台湾行政院经贸谈判办公室总谈判代表邓振中、日月光半导体执行长吴田玉、台大社科院国际长郭铭杰。(刘燕婷摄)

美国半导体制造业很难一夕复苏

吴田玉表示,半导体是特朗普“大计划”的一部分,却也恰好是台湾的关键产业,因此台湾媒体与学术界都相当关注。而自己有两个评论,第一围绕长期趋势,第二关乎台湾的真正价值。

首先是长期趋势。吴田玉表示,温斯坦已经详细阐述特朗普、两党和美国公众的普遍共识,也就是希望强化国家安全、提升制造业就业,但自己也有话要说:台湾其实非常认真。

“我不能代表台积电发言,但台湾早已向美国政府提出非常严肃和有意义的提案,包括之前承诺的650亿美元和新承诺的1,000亿美元投资,以及苹果和Nvidia释出的许多外围投资消息,这将是另一笔未知金额。”

吴田玉更表示,美国的半导体产业其实非常强大,绝非脆弱不堪。“如果你看一下产品设计、市场创新及交付系统,就会发现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控制著半导体的大部分价值,美国在过去30、40年内真正衰退的,仅仅是半导体制造业。”

吴田玉指出,美国之所以失去对制造业的掌控,其原因并非偶然,而是“有意为之的宏观规划”(deliberate macro planning):每个国家都通过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特定外包,不断获得利益。这不是受恐惧驱动,而是受贪婪驱使,各方都自然而然投身其中,包括台积电与许多其他台湾参与者。

因此吴田玉强调,重建美国在过去40年逐渐消失的制造链,不可能一蹴而就,“解决慢性问题需要时间,或许用不上40年,却可能要5年、10年,包括建造基础设施、聚集劳动力,这也涉及美国年轻人会选择进入什么产业。”吴田玉说明,美国好莱坞(港称荷里活)、AI数据中心都非常强大,年轻人未必想进入半导体产业,这种情况与台湾、韩国、日本都不同。

吴田玉表示,提出任何严肃提案,都要考虑其目的和投入,且要在实际的规画周期(practical planning cycle)中务实研究,“究竟需要投入多长时间,才能解决40年自然演变所造成的逆平衡问题?”

4月30日,“特朗普上任百日:从华府看印太战略”在台湾大学举行,由左至右分别是哈德逊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许毓仁、前台湾行政院经贸谈判办公室总谈判代表邓振中、日月光半导体执行长吴田玉、台大社科院国际长郭铭杰。(刘燕婷摄)

台湾的真正价值

吴田玉接著提出自己的第二个评论:释放台湾的真正价值,并称这比第一点更重要。

吴田玉指出,人们倾向讨论投资与投入,却鲜少考虑做某事或不做某事的潜在利益与损失。美国的经济规模是30万亿美元正负5%,伴随自动化、大数据等人工智慧产业发展,未来预计能提高10%到30%的生产效能,即便只有10%,也是每年3万亿的规模。不仅如此,这还将扩大美国与欧洲、中国、其他竞争经济体间的差距。

吴田玉强调,美国几乎在半导体制造业外的所有人工智慧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如果特朗普关注前述的长期问题,也就是将半导体制造业移入美国,这会需要5年到10年以上的时间;但如果美国想促进短期成效,何不让台湾释放(unleash)自己的潜力?

吴田玉指出,美国可改用激励、或惩罚性较低的政策,让台湾在人工智慧基础设施、自动化工厂、自动驾驶、人型机器人以及所有工业医疗机器人领域上,协助美国发展推进。“这会带来多少产值?又将如何改变美国与其他潜在竞争对手的竞争格局?我相信这些获益,会比我们谈论的1,000亿、2,000亿美元大得多。”

吴田玉表示,长期问题当然需要思考,但多数公司的执行长,也不会放弃考虑短期问题,“因为每个季度我们都必须出报告”。吴田玉强调,眼下问题就是在当前生态系中,存在两个前景选择,一是尝试在过去30年到40年已自主选择不开发半导体制造业的区域,建立制造业供应链;二是让已在人工智慧制造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台湾加入协助,“这是我们可以冲刺、调整步伐的地方。”

吴田玉总结,所以选择权在美国手中,是胡萝卜或棒子、长期或短期、有形或无形,“这就是我真正想说的,且我相信无论是有形或无形场域,台湾都能贡献良多。”

2024年5月29日,台湾新竹,图为台积电创新博物馆的台积电标志。(Reuters)

美国担心台海突发事件

温斯坦首先表示,吴田玉的观点相当深入,可以考虑为《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或其他美国主要出版物,撰写关于这一主题的专栏文章。

温斯坦坦承,美国在半导体制造上确实面临劳动挑战,无论是SK海力士 (SK Hynix)、台积电或英特尔等准备赴美投资或深化其业务的公司,在劳动力规模的每个阶段都存在短缺问题,包括年薪数十万美元的高端工程师、生产芯片的高薪劳动力,以及非高端技术的相关工作,“这部份我们确实需要台湾参与。”

温斯坦接著提到日本将部分汽车供应链迁往美国的过往,表示哈德逊研究所也刚好在今年春天举办活动,邀请到时任印第安纳州长侯康安(Eric Holcomb)演讲。侯康安就谈到40年前SUBARU来到印第安纳设厂,称日本汽车工业在美国创造的不是工作岗位(jobs)、而是职业(careers),因为日本不仅投资劳工培训、为他们提供制造业技能,还投资当地社区与学校,最终创造了完整“生态圈”(ecosphere)。

温斯坦说明,例如在印第安纳州,就有“印第安纳波利斯500”(Indianapolis 500)这一知名汽车比赛,还有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工程学院、罗斯霍曼理工学院(Rose–Hulm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都是受到汽车工业发展带动,“这对台湾、其他在美投资来说,都是值得参考的案例。”

4月30日,“特朗普上任百日:从华府看印太战略”在台湾大学举行,由左至右分别是台湾中研院院士吴玉山、哈德逊研究所前总裁肯尼斯·温斯坦(Kenneth R. Weinstein)、哈德逊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许毓仁。(刘燕婷摄)

温斯坦接著提到台湾,表示虽然吴田玉指出,供应链赴美的效应短期难见,自己还是认为美国的作法相当明智,“因为美国有一个顾虑您没有提到,那就是我们确实担心‘台海突发事件’(Taiwan contingency),大家都知道这对芯片制造业意味著什么,也是为何美国必须迅速采取行动的关键。”

温斯坦指出,虽然美国因为劳动力与技术短缺,在恢复制造业供应链上面临巨大阻力,但在人工智慧这个场域,“我认为对特朗普来说,没什么比赢得人工智慧战争更重要。”为此特朗普也成立了国家能源主导委员会(the National Energy Dominance Council),由具有软体工程与能源背景的内政部长伯格姆(Doug Burgum)直接领导,“总统要确保美国赢得这场与中国的战略挑战,我们必须赢得这场挑战。”

温斯坦补充,失去制造业的原因也正如吴田玉所说,是因美国的生产力提高了,而特朗普团队也明白这点,正如列根(Ronald Reagan)上台时也大幅推动减税,当时资讯时代到来、个人电脑出现,工作型态因此发生巨大改变。无独有偶,特朗普政府与团队也明白,美国身处新人工智慧挑战、新人工智慧时代的前沿,“因此我们更希望人工智慧能为我们的液化天然气、能源产业、小型模组化反应炉(Small Modular Reactor)、便携式核反应炉、下一代反应炉提供发展动力。”

温斯坦表示,政策制定相当重要,这点特朗普就与拜登(Joe Biden)团队的做法截然不同,后者主要是对人工智慧监管进行各种讨论,前者则有自己的方法,“我认为这是绝对需要带入贸易谈判的议题,因为特朗普并不是整天坐著、想像各种具体数字,例如销往台湾的牛肉、猪肉与半导体数字,而是想借此看看各国能为美国带来什么好处。”

温斯坦最后强调,台湾确实有牌,“你们不是乌克兰,半导体是一张巨大的牌。我认为特朗普的能源部长、国家安全顾问等,每个人都知道这点至关重要,因此我鼓励美台双方共同迈进。”

图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于4月26日出席天主教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葬礼期间,在梵蒂冈会面。(Reuters)

台湾安全也能帮助美国获取人工智慧红利

吴田玉接著回应“台海突发事件”,表示自己确实了解台湾的根本安全问题,也知道美国的作法是想防止潜在的入侵或掠夺,“但台湾半导体制造业赴美后,即便5年过后美国真的经营有成,获得了20%的额外好处,只要台湾‘发生了突发事件’,最终美国还是失去了剩下80%的潜在好处。因此挖走半导体的做法只解决了部分国家安全问题,却没有解决整体问题。”

吴田玉表示,建立国家安全以及自力更生的生态系统,可能需要5到15年的时间,这是一个时间表;但美国还能有另一个时间表,那就是让台湾释放自己的潜力,在人工智慧领域强化对美合作,“美国也能在过程中保护台湾安全,抵御潜在的掠夺或入侵。”这样一来,美国马上就能获得短期收益,不仅更能掌握人工智慧,也能让美国经济在当前状态下比对手更具竞争力,而这本身可能也会缓和中美之间的竞争。

吴田玉总结,因此从短期与长期两个角度来看,自己想说的是,相信有办法在短期内释放台湾的人工智慧潜能,同时又保障台湾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