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瞭望台】特朗普发基建大梦 1.5万亿承诺恐沦空头支票

撰文: 陈冠东 卓朋序
出版:更新:

在国情咨文演说中,特朗普野心勃勃地宣誓了基础设施建设、移民政策等下年施政重点,也收获不少好评。然而面对并不宽裕的联邦财政,在民主党的竭力抵抗下,开出巨额支票的特朗普,似乎将难以兑现他的竞选承诺。

从国情咨文可见,基建是特朗普政府本年度的施政重点,他将极力推动竞选时这项最重要的政纲。为提振美国人重投基建大业,特朗普在国会内高呼美国是“建设者之国”,说美国人在一年内就建起了著名的帝国大厦,现在“为什么我们为取得兴建一条小路的许可,也需要十年呢?”他直指现况是一个“耻辱”(disgrace)。话毕,坐在特朗普背后的众议院议长赖恩(Paul Ryan)点头认同。

在特朗普的提案中,他提到联邦政府将投入一定资金,配合地方政府和私营机构的投资,最终达成自己承诺的15,000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但一天后,白宫于上周三指,在15,000亿美元内,联邦政府将只会出资2,000亿美元,其余基建开支仍要依靠地方财政和私营机构。换言之,联邦政府每付出一美元,另外两方就要付出6.5美元,联邦政府资金在此只能起到杠杆作用,通过降低些许投资成本,吸引资金入场。

特朗普扬言要“重建破烂的基建”,好应该为各项大大小小的重建项目定下处理优次,逐一妥善落实,只靠“把口”难以服众。(路透社)

美国基建千疮百孔

回到国情咨文,当特朗普提到他的基建大计时,全场掌声雷动,连部分民主党议员都站立鼓掌,原因当然是美国基建现况确实不济。特朗普早在竞选前已在Twitter上宣称:当选总统后将全面修复国家基建。大量的基建投资将刺激就业,迎合特朗普执政的主要目标,此时推出政策并不令人意外。

基建是每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基建程度较差的国家根本无法谈发展。美国虽然长年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科技文化等综合实力冠绝全球,但它的基建发展其实往往为人诟病,在乡郊的基建问题更特别严重。根据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的报告:大部分美国的基础设施已进入老旧期,全美桥梁的平均年龄达到50岁左右,而大部分电力系统也有半个世纪的历史。美国宽频网络的覆盖率更是差强人意,约有3,400万美国人、即略多于一成人口的居住环境没有网络覆盖,各项基建均难以追上现代需要。

乡郊基建固然差劲,但大城市也同样有基建老旧的情况。纽约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就是其中一个经典例子。当地的地下铁路系统经常出现延误,列车准时抵达的比率只有65%,在全球所有主要大型铁路运输系统中包尾。

纽约地铁系统有待更新,奈何一直未有足够资金。(视觉中国)

类似问题,并不局限于纽约。美国多个大城市的铁路系统,尤其是历史最悠久的东岸十三州,不少也有相近毛病。美国运输部估计,每年用于全美铁路及巴士运输系统的保养维修费用,已经要花上264亿美元。加上特朗普近来提出“人人有网上”,计划三年内完成覆盖全国的国营5G宽频网络,表面看似很多的15,000亿美元,其实未必能够改善这些落伍设施。

哪来的1.5万亿?

重兴基建和再铸制造业,是2016年助特朗普荣登大位的重要口号,如今该大计由上任之初估价10,000亿美元加码一半至15,000亿美元。看似雄心壮志,但其实特朗普或白宫均从未提及,如何拿出如此巨额款项推动基建,只说会从其他地方节流。可是在国务院等重要部门严重欠缺人手时,特朗普政府现在难以再从官僚体系搾取金钱。

此外,特朗普刚于去年年底签署了由国会通过的减税法案,预计联邦政府每年少收15,000亿美元税项。即使真如特朗普所说,税改能扩大税基,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在税改法案通过前,不少经济学家已警告,减税方案将会加剧美国本来已非常严重的债务问题,因为税改只会加重联邦政府的财政负担。

现在联邦政府能拿出额外资金的办法不多,其中正在美国政圈讨论的一招是加收燃料税。此税项自1993年起就从未加征,而且联邦政府现行收取的燃料税,会直接拨入用于道路建设及资助大型运输基建的基金,故提高征税可谓出师有名。目前预料每加仑燃料将会多收15美分(约1.17港元),共和党众议员兼众议院交通及基建委员会主席舒斯特(Bill Shuster)就形容,加幅“代表每名美国人每周少喝一杯咖啡或两瓶水”。

以上提议当然不能立时为美国提供基建所需资金,因为在特朗普的提案中,各地方政府和私人资金才是此大计最重要的资金来源。而各地方政府在申请联邦政府资助时,必须要与其他地方竞逐,换言之,各大城市或州政府等首先要拿出“增加收入”的方案,展示自己能拿出的金额,才能动用联邦政府资金改善基建,可谓荒唐之至。

基建不能交由市场主导

“增加收入”对收入微薄、亟待基建资金的偏远地方来说,绝不是一个选项;现在华盛顿要它们与富裕州份或大城市竞争,根本毫无胜算。本来能令美国重新焕发生机的“基建大计”最终只会令“贫者愈贫,富者愈富”。

中俄正研究发展高铁网络,将中国、俄罗斯和欧盟连结起来。(路透社)

这种可笑状况的出现,暴露了共和党及现任政府过分相信市场“无形之手”分配资源的能力。政府最重要的一项责任,原是调配资源,使社会资源得以流入盈利能力较差却必不可少的领域,并让部分资源摆脱短期的逐利,在长远的规划下,让所有社会阶层得益。基建设施其实大多都不会获利,大兴土木背后,最大的目的是要提高资产及人力的流动性,降低商业成本,加速资讯传播等,使市场获得巨大的间接回报。中国过去数十年的经济腾飞,与政府主导下的惊人基建建设密切相关;印度莫迪政府如今也将基建摆到首要位置,都是源于此理。

现在特朗普政府将“基建资金”交由市场分配,用意是要将间接回报强行变成一堆可在短期内量化的数字。私人资金又怎会不明此理?资本逐利的本质,最终恐怕会令该基建大计黯淡收场,抹杀美国未来的发展空间。

特朗普和白宫现在还未就所谓“基建大计”抛出任何详细计划,美国劳联・产联(A.F.L-C.I.O)主席特朗卡(Richard Trumka)形容这15,000亿美元的空中楼阁“不是计划,是希望”。特朗普究竟如何找到基建资金,依然会是未来一年大家最关注的焦点,亦是大计成败的关键。或许在市场失灵、私人资金及地方政府资金从缺下,美国政府还是需要再发行国债才能重建美国,而代价是每个美国人头上将再加上一笔沉重的债,及利用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试图让全球再次为其埋单。像纽约般的大都会,基建都非常落后,遑论更落后的乡郊地区。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

《香港01》周报各大书报摊及便利店有售。敬请读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