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共和日阅兵向东盟展军力 盼抗衡中国 改写亚洲新秩序
每年的1月26日为印度共和日(Republic day),政府都会举办庆祝活动。除载歌载舞的游行队伍及花车巡游外,更上演电影圈宝莱坞(Bollywood)般“夸张”的阅兵仪式。
以往当地阅兵都成为全球焦点,原因在于仪式标奇立异。但今年69周年庆典,外界关注的不只是军队的高难度动作,更关注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打破常规,邀请一众东盟领导人参加阅兵礼。到底这位国家领袖正在打甚么主意?
印度共和国成立于1950年1月26日,为纪念这个日子,议会决定每年1月26日为“共和日”,并举行庆祝活动,当中包括最受关注的阅兵仪式,例如士兵在电单车上表演“叠罗汉”,更有跳火圈及撞灯管等环节,让观众看得津津乐道。
以往印度只会邀请一名外国政要作为主礼嘉宾,不过今年共和国日,莫迪却邀请来自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简称东盟)的10位领导人,包括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缅甸、柬埔寨、老挝及汶莱,一同出席阅兵礼。背后或隐藏莫迪的新战略方针──意图改写亚洲区由中国主宰的命运。
▼每年的1月26日为印度共和国日(Republic day),政府都会举办庆祝活动,更上演电影圈宝莱坞(Bollywood)般“夸张”的阅兵仪式。请点击以下图辑,观看以往庆祝活动图片。
亚洲区唯一抗衡中国的巨人
近年中国发展迅速,国家主席习近平更推行“一带一路”计划,让中国企业与部分发展中国家合作,成功提高国际领导力。纵然如此,不少国家私下对北京政府不满,特别是涉及南海主权争议的国家,如印尼、越南及菲律宾等,更认为中方有意扩张军事。
莫迪曾在2014年9月访问日本期间,指两国周围存在“18世纪扩张主义思维”,即侵略别国领土及领海。尽管莫迪没点名,外界认为他所指的就是中国。
与此同时,印度与中国的关系谈不上友好。2017年6月至8 月间,两国在边境发生冲突,虽然对峙很快结束,但却撕裂双方长久以来的关系。
【专页】中印边境剑拔弩张 两国同时增兵 一图看懂最新战略形势
印度与中国同属亚洲区内大国,印度不愿让中国独大,加上两国累积已久的磨擦,于是盼望藉这次阅兵机会,向东盟各国展示军事实力,证明新德里政府有能力成为亚洲领导者,减低北京政府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
智库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印度中心研究员贾伊尚卡尔(Dhruva Jaishankar)认为,莫迪政府根本不想亚洲被中国主宰,希望部分地区由东南亚国家主导。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Chulalongkorn University)政治学副教授蓬苏迪拉克(Thitinan Pongsudhirak)则表示,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正在转变,部分东南亚国家视印度为可抗衡中国的潜在巨人。
拉拢各国军事合作
目前印度军事实力仍落后于中国,前者或需要其他国家集结军事力量,才可弥补两国之间的差距。
印度正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合作,包括培训战斗机机师及潜艇人员。去年5月,印度与新加坡在南中国海水域举行联合军演。同年11月亦签署新海军协议,建立“准军事盟友”关系,互相使用海军设施及提供后勤维护等。如此合作下,两国将有效控制马六甲海峡的航道,降低中国在该海域的影响力。
与中国在南海主权上有争议的越南,其驻新德里大使早在1月10日表示欢迎印度开发南海地区的油田及军舰访越,更在周三(24日)与印度展开海上军事合作对谈,并加强双边国防。
在东盟圈外,印度与日本实施“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以维护印度洋与太平洋的秩序。两国海军上周四(18日)进行联合训练,同时表明增加未来军事合作机会。
美国亦加入战团,有意为印度撑腰。美国总统特朗普自上任后,多次推动美印关系。在去年11月访亚时,他主张以“印太(印度洋-太平洋)区”取代“亚太区”,同时提升与印度在军事上合作,并视印度为主要的防务要员,向其提供及出售先进武器。
惟在经济上投靠中国比较吸引
印度努力修补军事实力差距,惟在经济上,中国似乎提供更吸引的待遇。
去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印度的4.8倍,印度2016至2017年度与东盟各国的贸易额仅为710亿美元,中国却与各成员国形成更庞大的商业关系,达到4700亿美元的贸易额,新华社预计,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额将于2020年达1万亿美元。
在与其他国家合作上,新德里政府的执行力亦相对缓慢,如在2001年与缅甸和泰国的三边公路计划(India–Myanmar–Thailand Trilateral Highway)至今仍未完成。相反中国已落实对其他东盟国家提供基建协助,如建造缅甸的输油管,菲律宾的铁路等。
前外交官普拉卡什(Vishnu Prakash)认为,印度现有的资源确实难以与中国竞争,但至少对兑对别国作出的承诺,才可增加领导地位。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