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有线集体回忆 即使声光不再 昔日余温犹在︱体坛札记
有线电视2023年6月1日凌晨12时停播,30年收费电视业务告一段落,又一个陪伴我们成长的电视台熄机,《01体育》一众同事各有感慨。1993年开台的有线自家制作《体育台》以至外购频道ESPN,全日24小时提供体育资讯和直播赛事,打破当年本地电视业惯例,改写香港体育广播史,亦润泽和启发一代热爱欣赏体育赛事的港人。
声光不再,余温犹在,一个同事,一个故事,留下有线体育给我们的回忆。
咖喱(1998年起观看有线电视)
家人在90年代末安装有线电视,而我印象中第一个观看的有线体育节目是英超,好像是曼联对李斯特城。有线及英超改变了我的生活习惯,每个星期六晚的节目就是看英超,由头场看到尾场,但中间或会受家人压力而要转台看怪谈、肥妈。
大学时念新闻系,志愿当讲波佬,暑假希望入有线体育台实习,但电邮石沉大海,只好到新闻台实习。那个年代,有线新闻台是每个学生梦寐以求的实习机会,因为那里是香港新闻行业的殿堂,而对我来讲,体育台才是真正目标。在新闻台实习的3个月,最享受的是效力体育组的那一个月,因为那个是新闻台中最接近的体育的地方。
之后,我再没有机会加入有线体育台,而且体育台也逐渐走向衰落。我对体育的兴趣,确实从有线体育台而来。英超以外,我记得有段时间什么体育节目都看,别说网球四大满贯、七榄,我连象棋、电单车障碍赛都看得津津有味。
时代淘汰了有线体育台,但那个绿色的标志,永远留在一代体育人的心内。
“有线体育人”第一集:体育台初创大胆轻狂 詹培忠出奖金估波 长毛讲巴甲
“有线体育人”第二集:体育台辉煌岁月始于欧国杯 德能Keyman黄金拍档讲英超
“有线体育人”第三集:陈欣欣见证体育台风光到衰落 海盛路留下23年笑与泪
“有线体育人”第四集:足球评述员行业兴盛到低迷 体育台孕育香港一代讲波佬
“有线体育人”第五集:英超播映权愈抢愈贵 前体育台长分享投标竞价细节
闲人(1995年起观看有线电视)
其实闲人家中系1997年才安装有线电视,多得同学仔家中早早申请,一班中学鸡得闲无事就会聚在他家中,睇睇J League及南美国家杯精华,时为1995年。
当年有线电视有个可圈可点的电视广告:“装人不如自己装”,广告男主角像个傻佬一样穿梭屋邨走廊,偷看别人的有线电视。
而闲人在1996年欧洲国家杯,完全经历了这一幕。话说本人房间的窗,可以望到对面大厦的客厅的电视位置,相隔一条马路之距。那届欧国杯是有线真正的第一届直播国际足球大赛,但比赛时间不早,总不能晚晚走去同学仔屋企黐电视睇。
正当8强由英格兰对西班牙那一晚,闲人坐在床上沉思,如何才可以得知比赛结果时(当年家中也未有电脑上网),望过对面大厦,发现电视机中不断有人影跑动,又经常有绿油油的远镜画面,在没有望远镜的协助下,已发现原来那家人有装有线,当然立即全程望实。
其实如此远距离,当然未能看到什么精彩镜头,但由于那届英格兰的门将球衣设计是花碌碌的,到互射12码时,见到一只如花蝴蝶般的影子在左飞右扑,那人必定是英格兰门将施文。结果在某一刻,发现那只花蝴蝶在不断晃动跳动,看似在庆祝,就知道英格兰射12码赢了!
之后闲人断断续续都有很多次这种偷睇场面,直至97年家人终于不敌“街头战士”和“洗楼兵团”的游说,终于由装人变成自己装,自此,体育台、音乐台、YMC、电影1&2台、ESPN等等,就成为了我成长的养份,丰富了我很大部份的人生,帐户登记人亦由外公转至家母再转至自己名下,直至2022年约满,缘份告终。
阿Mo(1995年起观看有线电视至200X年Cut台)
小时候看体育节目,停留在世界杯、奥运等四年一度大赛,以及无线电视每周一次的《体育世界》,无论有几爱,节目就系得咁多。直到叔叔某天开心宣布家中安装了有线电视,开启了我真正的“体育世界”。
比起有线自家制作的体育台,ESPN才是我的最爱,天天看NBA、MLB等比赛直播,赶上米高佐敦带领的公牛第二王朝,追随偶像格兰希尔、Penny夏达威、“牙擦苏”米拿的身影,见证伊荣的纽约人与莫宁的热火打波变“开拖”,忙碌地看足整季赛事。当年英语水平普普通通,ESPN尚未有中文旁述,最初听得颇为吃力,尤其是部分说话如子弹飞快并带有口音的非洲裔球员,根本听不清他们说什么。
幸好ESPN每天直播、每小时播精华片段的王牌节目《SportsCenter》,一班主持人口齿伶俐,语速快得来字正腔圆,习惯之下渐渐听得懂全部内容,然后不知何时开始,连口音重的球员都难不倒我。3岁开始学习英语,在学校足足上堂10多年都只是半桶水,点知密集睇ESPN一年半载,突然开通耳朵,早知不用浪费金钱补习了。
那时候,什么比赛也会看一餐,足球(体育台播英超、ESPN播欧联)、NBA、MLB是主菜,花式溜冰、网球、美式及英式桌球、保龄球亦是常客,“饿波”起上来连12岁以下孩子组成的棒球小联盟(Little League)、活士仍是英雄年代的高尔夫球四大赛都不放过。飞镖意想不到地精彩刺激,裁判Russ Bray居功至伟,想起他雄壮声线慢动作大叫出来的“one-hundred-and-eighty”不禁起鸡皮。还有林林总总大小货车在越野赛道飞驰追逐的画面,或者十分疯狂的伐木比赛,想像得到与想像不到的奇怪体育项目,最初都是由ESPN及有线体育台带来。
之后当上体育记者已是后话,只记得当年单纯看电视,各种比赛画面曾给我无尽快乐与兴奋。世界和潮流改变,有线亦衰微多时,如此简单纯粹的快乐不再垂手可得。无论如何都好,想跟有线电视说句多谢,哪怕后期收费愈来愈贵,唔续约之后又真系好难Cut,嬲到发火,多年前已拒绝再帮衬(不过一直有在公司继续睇),毋损开台早年一段珍贵而快乐的回忆。
山﨑康晃最高(1996年去表哥屋企睇欧国杯)
在有线电视1993创立并宣布直播英超后,“装有线”成为我梦寐以求的事情之一。当时还是初中生一名的我,却没有向家人提出要求——因为家母根本不会答应这个要求——她绝对不会因为睇电视而每个月多付几百元,即使,她也是一个曼联迷。
自此,面对家有有线的同学,就只有羡慕的份儿,我对于英超的认知,只能继续停留于《英国足球画册》这些本地盗版足球书刊。挨了三年,迎来1996年欧洲国家杯,当届赛事由有线独家直播,我到底怎样才能睇波呢?
幸好,世上有一种生物,叫表哥!表哥家中原来装了有线,我可以去表哥屋企睇波!
作为奇连士文球迷,在表哥屋企睇96欧国杯决赛,是我一个非常重要的成长片段。“奇哥”他负伤上阵,已令我极级坐立不安,直到下半场捷克的贝加凭12码先开纪录,我真的要爆炸!后来比亚荷夫一顶一射助德国反胜2:1,日耳曼惊险捧杯,我亦放下心头大石,黄金入球决胜更成为球迷的集体回忆!
时代巨轮不停转动,有线收费电视停播,一代体育频道也被迫画上休止符。不过有线体育对于球迷以至体育传媒人,都有着无可取替的历史意义,愿各位同业继续为新闻故事深耕细作,别让体育内容在其他主播和传媒人眼中,沦为小事一则。
信号山(2004年起观看有线电视至2009年Cut台)
小时候有线给我的印象,是亲戚家中的儿童台和电影台,到升上中一,家中安装有线电视后,便开始踏入观看足球的世界。
此前观看外国足球的途径一直都是“大台”的新闻精华,刚安装有线时体育台还有英超,那时候喜欢踢波,便偶尔会看一下比赛,至后来更喜欢研究足球时,便已只剩下西甲和德甲,所以更多的印象,是周末深夜两三四点的巴塞和皇马,曾经陪伴笔者和朋友渡过不少漫长的通宵,特别是那时候精彩的西班牙国家打吡大战——当然还有刘舜文创作的各种骑呢歌曲,以及总是十分喧闹的球彩台。
除体育外,电影台以及Animax也是笔者经常收看的频道,并因此而认识到后来最喜欢的漫画之一《校园迷糊大王》,记得Animax的广东话配音十分出色,而且感觉跟早就听惯的大台配音有点不同(没有对大台配音员有任何贬义的意思)。
后来因为互联网渐渐发达,家中包括父母也很少再打开电视,母亲也搬到外地居住,因此在中学毕业后便与有线解约。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母亲一直没有将机顶盒归还予有线,后来不知道拖了多久,被有线寄来律师信,须特意从外地回来香港上庭认罪,被罚款数百元。
不管如何,有线电视对笔者的中学生活来说,确是占据了不少份量,也可以说是我的“睇波启蒙”。
田生(观看有线电视年期不详)
对于有线,最大印象不是体育台,而是《足球小将》,犹记得当年读小学的“田生”在黄昏6时(好似系)死守电视,当时播放的好像是小学篇。
对有线的感觉就是如此依稀,更遑论有什么台﹑什么节目,只记得在小小的古旧电视观看,仅此而已。
记忆所及,家中装有线的年期不长(对家NOW反而是长期用户)。直至高中阶段,当年有线每逢世界杯或欧国杯等大赛,也有现场骚一同睇波,当时(应该是2008年欧国杯)友人不知为何有门票,但只记得当时有强尼。直至投身社会工作后,与有线最接近的距离,就是曾经帮衬他们地下的Canteen买早餐。
路斯(1995-97年安装有线电视)
家中该是1995-97年左右安装有线,那时刚搬新屋,十岁左右,嚷着叫波牛老窦装机,“我同你睇波,阿妈睇股票”。于是,家中多了十几个台可以转。
上台最大原因,无非为了看足球直播。有线出现之前,免费台只买杯赛四强与决赛直播,直播或转播联赛大概一年不多于十场。从前录影精华看完又看,到你突然可以“拣波睇,睇完又睇,再睇到你唔睇”,英超无大波不如睇德甲,星期日晚训唔着可以睇西甲垃圾波,何其幸福。(凌晨四点几电视有人大嗌“死得”,惊唔惊?)
体育台当时对家庭的耗电量影响很大。以前电视下午会关,有了有线后家中电视长开。家母日间开18台紧盯股市,到我放学回家,爸收工过后,长开体育台(或随时转去YMC/娱乐台/18台/新闻台),对体育的眼界就是这样拓阔。有线开台一年多,可说是大搞特搞。
体育台真的播体育,羽毛球、网球、短池泳赛,那些选手大概你一世只会看到一次。看最多的节目是美式桌球、室内技巧电单车与飞镖,还有象棋。那节目全程播放CG棋盘,加一个评述介绍,看着听着才知“食佢只车”不是捉棋术语,“象五进三”才是。现时大家看F1,体育台那时好像没有,只有欧洲高卡车巡回赛与日本房车赛。
有线买来ESPN讯号,播欧联与NBA,每天看完六点半新闻报道,七点立即转台看Sport Center,被开场音乐洗脑洗足廿年。此外,大部分远离香港大众口味,换个角度看是大开眼界,包括高山滑雪、牛仔大赛等。节目都是来佬货,粤语评述间中提供,大台以外的评述员提供另一种风格,何辉、江宗德、丁伟杰、梅志辉,当然不能漏了“桂神”。我印象最深刻还是有一把老人声不定时评述一些赛马节目,节目中赛马还赛马车,评述可以天南地北讲趣闻,不理画面干什么。后来才知献声的人,是简而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