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健康|肌少症是造成老年衰弱症关键!5症状自测、必学2招预防
台湾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发现,台湾65岁以上民众衰弱症盛行率为5.4%,而且有高达41.5%已经进入衰弱症前期。
医师表示,“老年衰弱症”不是疾病,而是一个临床表征,代表长者身体状况处于危险边缘,任何风吹草动都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衰弱症有哪些症状?(按图了解👇👇👇)
什么是衰弱症?
什么是衰弱症?台湾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和平妇幼院区家庭医学科主任叶孟奇表示,衰弱症是一种以生理功能丧失为表现的一种症候群,有此症状的长者会出现活动力降低、体重减轻、疲倦等症状。“衰弱症”的老年人往往需要较多的健康照护及社会资源使用,比起强健的老人死亡率甚至高达3-5倍。
叶孟奇强调,造成高龄衰弱的原因是多重的,无法以单一问题来解释,可以分为内在及外在因子。内在因子例如老化、生理、心理状态、多重慢性疾病、营养不良、生活习惯等;外在因子如社会、经济、环境等。内在及外在因子会彼此交互作用而诱发并促使衰弱的发生。
5个造成肌少症的原因(按图了解👇👇👇)
相关文章:肌少症|肌肉60岁起流失速度变快 严重可影响走路 3招改善状况
衰弱症有哪些症状?
他分享临床经验,医院常见有些老年患者,体格偏瘦但看似健康但还有自我照顾能力,只是行动稍慢,因泌尿道感染住院治疗一周后,竟丧失走路能力,甚至只能卧床,生活不能自理需他人全程照顾,这就是典型的“衰弱”。若家中长者出现以下症状,可能已经有了衰弱症或正处于衰弱前期。
- 无预期的明显体重减轻
- 费力疲惫感
- 肌握力下降
- 行走速度变慢
- 体能活动度低
符合3项以上,即认为有衰弱症。研究显示,衰弱的人在死亡率、住院率、跌倒率、日常生活及行动能力变差的比率等,皆比无衰弱的人高。因此衰弱被认为是失能前的重要表征,且衰弱的等级愈高,其改善的可能性愈小,不良预后及死亡的风险也增高。
1分钟自我检测肌少症(按图了解👇👇👇)
相关文章:肌少症|预防肌少症不能只靠蛋白质?做1动作超过12秒恐中招
肌少症是造成“高龄衰弱症”的关键
目前有许多生理机转被提出与“高龄衰弱症”有关,其中“肌肉减少症”被认为与“衰弱”有高度的相关。他指出,肌肉质量会随著年龄增长而下降,不经常使用的肌肉减少的速度会更快。肌肉质量与强度的衰退,容易影响步态和平衡,进而容易跌倒,造成行动能力下降,促使衰弱速度加速。
叶孟奇说明,许多急、慢性疾病及老化等相关状况,也都会间接或直接诱发衰弱的产生;衰弱又会更进一步使疾病、肌肉质量及相关情况恶化,导致衰弱老人进入每况愈下的恶性循环。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法,最好是预防并针对有衰弱倾向的老年人及早介入。
如何预防高龄衰弱?
目前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规律的运动或保持动态的生活型态。他指出,规律的运动或休闲身体活动除了可以维持身体的功能之外,也能促进、维持或改善身体的协调与平衡功能,并且减缓“肌肉减少症”的恶化,减少跌倒的机会。同时加上适当的营养、控制慢性疾病且戒烟、保持开朗的心情及多社会参与的活动,如此多管齐下,才能减缓高龄衰弱症的发生。
延伸阅读:
【本文获“Heho健康”授权转载。】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