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头痛、记忆力减退?别忽视轻微撞击3征兆恐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跌倒、撞到门或柜子等头部轻微撞击,很多人习惯休息、冰敷来缓解疼痛。事实上,头部外伤后的症状可能并非即时出现,医师表示,即使当下没有明显外伤,但仍可能因头部受到外力撞击后,导致硬脑膜下腔形成血块,民众不能掉以轻心。
台湾75岁的康伯(化名)平日喜欢骑脚踏车健身,两个月前不小心因车祸摔倒撞伤头部。当时仅轻微头痛,并不以为意。然而,随著时间推移,康伯逐渐出现反复头痛。起初仅轻微不适,后来逐渐变为持续性头痛,甚至影响睡眠。原本可自行散步的他如今变得无法站稳,走路需要搀扶。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3大征兆(按图👇👇👇)
家属还发现康伯常忘记刚发生的事情,反应变迟钝,甚至嗜睡。家人立即带他到医院就医,经脑部电脑断层扫描结果,确诊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病因是两个月前的头部外伤引起,由于颅内出血累积导致颅内压升高并压迫脑部。经手术引流脑部血肿,症状逐渐改善,头痛消失,步态也恢复稳定。
老年人跌到看似小问题,可能变成大麻烦
收治该案的台湾奇美医院神经外科暨外伤科主治医师李瑶琳表示,老年人脑萎缩容易在撞击时扯断脑静脉造成慢性出血,当血块慢慢堆积导致压迫脑组织时,会造成脑压太高压迫脑神经,引起持续的头痛、步态异常,甚至记忆力减退,这些看似“小问题”的症状,却可能是“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警讯。
根据台湾卫生福利部2023年死因统计结果显示,事故伤害是台湾人死因第8位(死亡人数为7,063人),其中跌倒(落)致死人数占23.6%(1,665人)。同时,根据2017年“国民健康访问调查”结果显示,65岁以上长者约每6人,就有1人曾经发生跌倒,且每12位长者,就有1人曾因跌倒而就医。
跌倒撞头没症状以为没事?(按图了解👇👇👇)
相关文章:脑出血|跌倒撞头没症状以为无事?当心隔日剧烈头痛脑出血可致命
出现3大征兆不能等闲视之
跌倒不仅是造成65岁以上长者受伤住院和急诊的主因,发生率更随年龄增加而提高。长者跌坠受伤地点有52%发生在室内、48%发生在室外,其中室内跌伤地点排行依序为客厅、卧室、浴室、厨房或餐厅、阳台、楼梯等,因此家中有老人家的朋友们务必不可轻忽长者跌倒严重性。
李瑶琳表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是一种因轻微头部外伤引发的延迟性疾病,常见于老年人、中年晚期、幼童、酗酒、癫痫、有使用抗凝血药物、曾有头部外伤病史者,潜在危险性不容小觑,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威胁生命。由于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症状通常并不明显,且容易被忽略,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观察以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3大征兆至关重要:
1. 反复头痛或持续性头痛
如果头部外伤后两周疼痛仍迟迟未改善还伴随其他症状,有可能是颅内血肿作祟,头痛的频率与强度可能明显加剧,并伴随恶心感以及呕吐的症状。
相关文章:头痛|压力大消化差致头痛?前额太阳穴6类头痛鼻塞耳胀或生肿瘤!👇👇👇
2. 步态异常与行动不稳
血肿压迫脑部运动功能区时,病人可能出现行走困难、步伐不稳,甚至无法保持平衡,这在老年人中特别显著。之前已有步态不稳的现象则不包含在此内。
3. 记忆力减退与认知改变
老年人若在头部受伤后,逐渐出现健忘、反应迟钝或其他认知功能障碍,或是原本可对话但是在两个月内逐渐无法言语表达者则需怀疑慢性出血。
相关文章:颈痛|长期做低头族颈部不适?5招伸展运动远离酸痛、颈椎长骨刺👇👇👇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治疗需因人而异
对于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处理方式,颅骨钻孔术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李瑶琳强调该手术可透过于在颅骨上开设小洞引流积累的血水,减少对脑组织的压迫,并缓解病人的症状,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案例。
若病人的血肿属于顽固性反复出血,或伴随颅内压明显升高、血肿范围广泛,甚至有其他并发症时,可能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手段,例如开颅手术,以彻底清除血肿、止血并降低后续复发的风险。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多数与轻微头部外伤有关,但因其延迟性症状,病人及家属容易忽略早期警讯。特别是老年病人,由于脑组织萎缩与血管脆弱,容易将轻微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视为年龄增长的自然现象,因此发生风险更高。她呼吁民众,千万别轻忽任何头部外伤的症状,即使没有明显外伤,也要重视头部受撞击的后续反应,才能预防憾事发生。
延伸阅读:
【本文获“Heho健康”授权转载。】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