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学生兴趣靠训练 沐恩中学学生玩机甲大师找出工程志向
STEAM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启发学生在创科方面的兴趣,但现实是近年的状元学生仍然大多以读医为目标,不见有考虑理学或工学科目。大埔南亚路德会沐恩中学王俊文副校长是该校STEAM课程的推手之一,亦透过课程启发不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甚至是升读大学与科技相关的学科。他认为要提升学生兴趣,关键是提供训练及成功感。
李泓毅同学于上学年从沐恩中学毕业,是学校机甲大师队伍成员,本学年升读科技大学工学院后亦有参加该校Robocon队伍。他说自己因为曾经参加机甲大师比赛而希望于大学继续学习机械人技术,从中学习及发挥所长,又认为该技术有很大前景,值得将兴趣转变成事业。
培养兴趣靠训练 一两成学生读科技相关学科已算成功
王俊文副校长指真正的天才万中无一,现实上一般学生都需要接受训练、由别人发掘兴趣,于训练期间获得成功感“觉得自己系𠮶范”之后,自然就会建立兴趣,“佢(学生)唔知自己有冇天份,你话到佢自己有天份都得㗎,其实都系练㗎咋吗”。
不过即使学生有对创科有兴趣,亦不代表会于大学选择入读与科技相关的课程。王副校长指过去家长及学生选科基本上以“咩嘢系最有钱就读咩”,医科、专业治疗师、全球商业等学系是主流选择,直至近年人工智能成为大趋势,才有更多学生选择工程。
面对现实,王副校长认为刺激到一至两成学生选择升读与科技相关课程已经很成功,毕竟香港本地工业已经息微,同学的出路及发展机会较少。另一方面,即使学生有兴趣亦不代表分数足够入学,“所以我都系希望佢地见多啲、掂多啲、知道一啲新科技同佢息息相关,到最后佢系唔系走呢条路呢?都系一场做化”。
相关文章:沐恩中学STEAM教育不走发明路 跨学科学习重真实场景不纸上谈兵
陪学生备战比赛留校至深夜两点 每月花数千元请学生食饭
虽然结果要看学生表现,但王副校长直言自己的性格“一系唔搞,一搞就要极致”,出心出力更出钱。他带队参加学校专攻的机甲大师比赛时,不时会与学生留校至深夜以调整机械人及进行训练,最夜试过凌晨2时才离校。
为了鼓励学生,他更会自掏钱包为留校备战的学生安排膳食,最高纪录是一个月在外卖平台花了逾7,000元。他笑说以往学界推动媒体制作时,曾经为了与学生拍摄餐厅外景,等到餐厅晚上关门后才拍摄,然后与学生回校通宵剪片,以赶及在死线前提交作品,所以凌晨2时已经不算夜。
李泓毅说起当年的奋斗故事,他指“你想追求到最极致嘅时候,你会忘记自己嘅疲倦”,又强调留至深夜不是挨夜,“即系好似打机你会打通宵,如果温书温通宵先至系挨”。中六学生杨晧然亦感谢学校提供地方,“竟然有一个地方可以畀我玩到咁晏”,又安排他们参加多项比赛,连就读其他学校的朋友都十分羡慕。他感恩学校提供平台,让他有机会展示及运用自己的技能,从比赛过程之中学学到人工智能的原理,例如怎样以人工智能辨识物件及运算等。
文凭试尖子弃医读工程 直言兴趣更重要
陈卓尔同学是沐恩中学另一位毕业生,他于2024年文凭试考获4科5**及3科5*佳绩,现已入读科技大学科技及管理学双学位课程。他说自己曾经心仪中医及法律学系,于收到成绩后亦可以改选医科,但由于想有更广阔的出路而非专精于某一个专业,最后决定修读科技及管理双学位课程。
如果子女考获同样成绩,相信不少家长及学生都会选择入读医科,否则就会“蚀底”,而陈同学就坦言自己的成绩入读任何科目都会有“蚀底”,因此认为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更重要,“分数唔可以决定啲咩,反过嚟就好危险”。陈同学对科技的兴趣源于疫情期间上网课,有较多时间可以在网上阅读相关资讯,以及上理科课堂时进行的实验及老师讲解。他期望未来可以结合科技与商业知识,成为一名投资者或产品经理,在不同地方工作。
自学编程 中三暑假做科技公司暑期工
梁景期正就读中四,于中二转校入读沐恩中学。他于去年获聘成为一间科技公司的暑假工,该公司主要业务与树木有关。入职后他被委以重任,负责帮忙迁移图像资料库,而他透过编程的方式将工序化繁为简,使整个过程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他说应征暑期月原意只是想赚些少零用钱,没想到有机会应用自己的技能,“有时唔知自己学嘅嘢有咩用,但去到工作嘅时候,就会发现好多地方都可以用到呢啲技能”。
他说自己于小学及中学时期分别学到一些基础的编程知识,但进阶的编程知识都是上网自学。中一就读另一间中学的时候,曾经被老师发现他在阅读网页的源代码,但老师不但没有责骂他,反而更称赞他,“他觉得揾到一个似有潜质嘅人”,于是就请他帮忙设计网页,使他更加喜欢编程。转校到沐恩中学之后,学校提供更多的课程活动,使用他更多平台发展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