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验收前夕歼-10C表现引关注 台学者:已是制造强国

撰文: 蔡苡柔
出版:更新:

《中国制造2025》为2015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谋划五大工程、九项战略与十大领域。这十年国际局势瞬息万变,中美关税战下《中国制造2025》默默迎来了十年。不同于外媒的肯定,中国官方到媒体却是十分低调,而这张答卷究竟完成了多少呢?

《香港01》采访海潮智库研究员、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李镇邦,他认为如果就达成《中国制造2025》设定的目标而言,已经是100分满分的高分,“甚至是超过,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如中国高铁这些领域我觉得是超标的”。

李镇邦解释,《中国制造2025》纲领共有三个步骤,当时设定的2025目标是跻身世界制造强国行列,他认为若单看这点,目标已经完全达成,“现在讨论的不再是中国是不是世界制造强国,而是中国是不是世界第一制造强国。”

“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目标是,在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最终在2049年成为制造强国前列。(资料图片/视觉中国)

李镇邦指出十大领域中国的AI、机械人和新能源车的表现都很出色,但他要近期特别关注许多人忽略的生物医药领域。他指出,最近有很多中国的新兴药企,李镇邦提到,要评价这个领域的门槛比较高,许多人用很多传统制药的观点去评价,但中国的新兴制药其实成长非常惊人,“这是一直被外界所忽略的。”

海潮智库研究员、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李镇邦。(香港理工大学官网)

半导体领域有所不足 台学者:2027年就有机会追赶上

提到《中国制造2025》的短板,李镇邦则认为半导体领域确实相对其他领域较不足,但他认为这并非无法追赶。他提醒大家应该关注,与华为关系密切的中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新凯来(SiCarrier)。此前有报道指,新凯来是深圳国资委所有,目前正寻求首轮融资28亿美元。

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由深圳市政府控股,预计募资案将于未来数周内完成。有消息称,深圳市政府正考虑出售新凯来旗下一子公司约25%的股份,且对该公司的估值约为110亿美元,已成为中国半导体设备业的新星。

李镇邦指出,过去半导体产业是高度仰赖国际分工,但现在这样的分工已然被破坏,中国在光刻机等设备被禁止的情况下,反而开始自立自强,“在不断有国产的新设备涌现的情况下,现在已经我自己可以认为,可能2027年就基本可以赶上这个差距了。”

与华为关系密切的中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新凯来引发全球关注。(网络图片)

中国制造是对全世界的威胁? 学者:第三世界国家有机会逆天改命

针对美国视《中国制造2025》为技术追赶和市场主导的威胁,李镇邦认为,中国的制造业不是要追求像过去美国式的独占市场后,把所有的收益垄断,而是要加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起来看,长远来说可以增加许多地区人民的福祉,他们能够在市场上选择中国科技产品,用相对便宜的价格买到例如新能源车等商品。

李镇邦分析,过去长期以来美国只给这些第三世界国家金钱,但是从来不提供任何基础设施;但中国包括助力非洲的光伏和新能源的建设,将这些融入一带一路经济体,提升其他国家的基础建设,帮助这些第三世界国家迈入现代化,“等于给了这些国家逆天改命的机会”。

2024年9月4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晤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加蓬总统恩圭马(新华社)
中非合作论坛峰会2024年9月4日举行,图为多位小朋友9月1日在北京机场手持中国国旗与非洲多哥(Togo)国旗,迎接领导人到访(Pool via REUTERS)

德国4.0走到哪里? 学者:欧洲缺乏稳定能源和地缘政治

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制造2025”提出之前,全球老牌工业国家早已开始布局自己的制造新时代。其中,德国在2013年推出了“工业4.0”计划,聚焦“智能生产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以高度自动化打破生产壁垒;日本制定了“物联网与机器人战略”,不过这些计划都未如《中国制造2025》获得如此广泛的关注。

李镇邦笑言.道理很简单,因为德国和日本分别遇到问题。他举例德国的化工企业巴斯夫(BSF)需要的是稳定的能源和稳定的地缘政治,“那这个恰恰就是现在欧洲两项完全缺乏。在俄乌战争打开前的时候,德国可以从俄罗斯进口非常便宜的天然气,然后非常便宜的石化原料,这些化工产业是高度仰赖这个的。但俄乌战争以后,首先受创最重的是德国。”

另外,德国过度注重发展新能源,把发电仰赖相对不稳定的风电和太阳能上面,“那基本上对你的工业就是一个完全致命性的一个决策。”日本方面,李镇邦则分析,日本则有先天条件的限制加上老龄化问题太严重,“对发展工业来说非常不利。”

另外,李镇邦也特别提及近日印巴冲突中歼-10C的表现。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伊沙克·达尔(Ishaq Dar)在议会发言时透露,巴方使用了由中国制造的歼-10C战机击落5架印度空军的战机,其中包括3架法制“阵风”战机。 伊沙克·达尔又称,歼-10C是在与中国合作下获得的战机。

印巴冲突 |击落3架法制阵风战机 歼-10C重新定义全球军事力量?

+1

李镇邦表示,“事情正好发生在中国制造提出的(2015年5月8日)前,我觉得是中国制造在全世界扬眉吐气的一天,非常巧合的时间点”,李镇邦认为,这是对中国制造2025最好的一个呼应。

中美关税战仅短期影响 台学者:对未来中国经济感到乐观

中美在日内瓦达成关税互降协议后,双方同意暂时停火90天,外界解读为中美贸易战出现“喘息期”,但未来局势仍不稳定。

李镇邦分析,要理解关税问题,要先认清楚现在这个关税到底它的目的是什么?“他这个打关税他是真的是要让制造业回来吗?还是要解决其他的问题?那从我的角度来看,其实这个打关税完全不是因为所谓的制造业什么的,其实唯一的目的,终极核心的目的是维持美元霸权。”

美元霸权。(路透社)

李镇邦认为,打关税战的目的并不在于所谓的这个要争夺制造业,而是希望中国大陆能够像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后。再来支持这个美元霸权,“美国的人工加上它的税,加上所有的社会福利。一个人工最起码是中国这个人工的十倍以上的情况,你要在美国搞这个制造业回流,这个只要脑袋清楚了都不可能会去干这个事情,所以这是我认为美国唯一的目的。”

他认为关税战短期会造成经济波动,但长期不会有太多的影响,“虽然现在经济还是在所谓的低点,房地产市场还是没有特别的这个起色的情况下面,你可以注意到几个,比如说这个社会融资,还有整个社会总体消费其实都已经在起来了”,李镇邦分析,“今年刚过去的这个五一假期,其实消费情况已经相当接近2019年的一个情况。所以总体来看,整个中国内循环起来是非常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