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建交50周年|动荡关系中唇齿相依的经贸关系

撰文: 罗保熙
出版:更新:

今日(29日)为中日建交50周年,有日本智库早前进行调查,发现约六成七日本民众不知道这个两国建交的周年纪念日子。对中日关系感到满意的日本民众仅6.1%,逾四成受访者更表示对《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持怀疑态度。
纵然日本民间目前对中国观感不佳,惟两国经济的交流其实在过去多年来发展一直不错,两地经济唇齿相依,如今许多日本企业在疫情下也渴望尽快重新迎来数量庞大且乐于“爆买”的中国游客,在华日企亦期盼中国早日放宽防疫限制,以促进两地经贸往来。

在日本,建交50周年未见太多公开的庆祝活动。由于日中近年因领土争议和军费开支导致两国关系日益紧张,近月中国更有导弹落入日本专属经济区,东京就此提出抗议。

每年,日本内阁府也会进行外交舆论调查,自1978年日中两国建交以来,日本民众对华亲近感曾在1980年达到顶峰,约79%日人对中国“感觉亲近”,其后一直下跌。2010年及2012年,两国因钓鱼岛海域相撞事件及日本推动钓鱼岛国有化,两国关系转差。2016年,两国领导人恢复会谈与互访,双方关系一度回暖。自新冠疫情以来,两国交流中断加上中美贸易战、俄乌战事、修改和平宪法、台湾问题等而再次冷却下来,两国间已有三年没有高层互访。

日本整体国民对中国的亲近感只有约二成感觉亲近,但年轻人对华感观明显较佳。(Getty)

在去年的调查中,虽然日本整体国民对中国的亲近感只有约二成人感觉亲近,更有高达八成感觉不亲近,但若从不同年龄段来看,值得关注的是年轻一代(18至29岁)对华的友善度最高,多达四成人表示“感觉亲近”。有意见认为,这与他们在成长阶段,中国已发展成一个经济大国有关,GDP更于2010年超越日本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故他们与年长一辈对中国的感观有所不同,还有这些年轻人从未经历过战争,加上与华流行文化消费的交流也可能令他们的感观有所不同。

不过,有留学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坦言,日本社会普遍仍对中国人存在刻板的偏见印象。一方面,富有且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人在当地会受到积极的看待,但社会弱势群体或普通旅客则可能会受到这些负面刻板印象的标签,“对于只认识在便利店打工的中国人,或来银座等地区参观购物的日本人来说,刻板印象可能是中国人说话很大声、很吵,总不正确地冲厕所,或者他们富有但无礼貌。”

中日半世纪以来,一直有“政冷经热”的情况。(AP)

半世纪的“政冷经热”

随着地缘政治格局的转变、新冠疫情等因素,日本与中国不论在政治、经济,以及民间交流都陷入冰封的状态。然而,在建交50年以来,中日同为亚洲重要经济体,也是有著悠久交往历史的邻邦,两国的关系经常展现得相当复杂曲折,但在经济方面却是不断向好。

1972年,中日发表联合声明,标志着两国正式建交。此后,日本援助和投资大量涌入中国,日本制作的动漫、电影和电视剧也吸引了大批中国观众,两国关系进入“蜜月期”。然而,鉴于两国的领土争端和二战历史的纠葛,让双方关系不时陷入动荡。

1989年六四事件后,中国遭到多国制裁,日本约在一年后宣布将恢复对华政府贷款。1991年,时任首相海部俊树更在西方发达国家领导人中率先访问北京。翌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访日。同年10月,日本明仁天皇和皇后美智子访问中国,这是历史上日本天皇首次访华。

建交50年来,中日两国在经济上的发展密切。(Getty)

过去50年,中国由1972年GDP只有约日本三分一的1,137亿美元,至1990年代中,日本的经济泡沫爆破,自此进入“失落的二十年”,中国却迎来经济起飞,并于2010年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去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是日本的三倍有余。

虽说两国的经济发展方向回异,惟中日的经贸往来却从不间断,故两国间有“政冷经热”的说法。在建交初期,中日双边贸易额只有11亿美元,而到2021年已创下历史新高,达到3495亿美元,增长超过300倍之多。

中国已连续15年稳居日本第一大交易伙伴国,双边贸易额在日本对外贸易总额中占比逾20%,日本则是中国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在今年1月1日,中日共同加入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这也是两国首次建立自贸关系协定。

另一方面,从外商直接投资也能看出,日本商界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不断加码。日本对华投资有过三次高峰:第一次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而后遭遇亚洲金融危机跌入低谷;第二次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而后遭遇环球金融危机再入低谷;第三次在2012年,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持续升高,“日本研发+中国生产”模式难以为继,逐渐回落。即便如此,日本仍然是累计对华投资额最高的国家。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右)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左二)在2019年于中国成都举行的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会谈。(Getty)

除此之外,还有曾持续40年的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包括无偿资金援助、技术合作、日元贷款),中国在此期间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这些助力,可见两国经济的关系十分密切。

疫下冀尽快迎中国旅客?

在新冠疫情之前,以中国大陆为首的外国游客的旺盛消费可谓支撑了日本经济。随着疫情令中国游客无法出国旅游,给日本各地造成沉重打击,政府的观光战略也被打乱。

据日本观光厅指出,中国游客的消费额在开始调查的2010年为2498亿日元(约135亿港元),到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扩大到1.7704万亿日元(约960亿港元),占访日游客整体消费额的36.8%,是各国和地区中最多,为推升日本国内景气作出很大贡献。日本政府坚持疫情前提出的到2030年使访日客人增加到6,000万人的目标,但在失去中国这个最大推动力的情况下,有可能不得不调整目标。

日本希望尽快迎来久违的中国旅客。(Getty)

日本《共同社》本月中所进行的全国电话舆论调查结果显示,岸田内阁支援率为40.2%,较8月的上次调查骤跌13.9%,创去年10月上场以来的新低。内阁不支持率达到岸田内阁迄今最高的46.5%,首次反超支持率。

岸田内阁正试图以开放观光挽救日本因为疫情受到重创的经济,想要恢复新冠病毒爆发前中国观光客为日本带来的经济收益。日本政府10月11日开始放宽边境口岸对策,这可能成为打开局面的措施,但中国政府坚持“清零策略”,何时能恢复以前的热度难以预料。

总的来说,尽管半世纪以来中日关系存在紧张时刻,惟两国在经济上仍然相互交织。东京国际大学国际关系学部教授河崎真澄表示:“日本有许多战后婴儿潮一代对中国和社会主义抱有幻想,同时有想利用日中邦交正常化50周年作为经济复苏的关键,认为这是振兴经济的契机。”不过他补充,鉴于当前的国际局势,假如日本继续依赖中国经济,最终国家只会越发走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