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塑胶垃圾乱象又关中国事? 回收业界:一切是政府自作孽

撰文: 冯翠山
出版:更新:

韩国首尔多个住宅区的回收站最近出现一片“烦胶”,原来是大量胶袋、胶樽久久未有人清理。市民对此相当不满,有住户更冒着被罚款的可能,干脆把塑胶废物当成一般垃圾弃置。据指有居民执意弃置遭阻,结果发生打斗事件。韩国传媒将这次塑胶垃圾乱象归咎于中国的“洋垃圾”禁令,不过有回收业界人士解画,直指一切全是政府“自作孽”。

韩国多个住宅区出现大量塑胶废物,市民对此感到不满。(VCG)

中国一声禁令 多国爆垃圾危机

自去年底中国颁行“洋垃圾”禁令,停止进口塑胶废物后,不少国家出现塑胶垃圾危机,包括一年出口数十万吨塑胶废料至中国的英国等。

近日韩国亦饱受“烦胶”困扰,在首尔首都圈一带问题尤其严重。刚过去的周日(1日)多个住宅区回收站内出现大量塑胶废物,无人清理,皆因有48间私人回收公司拒绝回收塑胶废物。

多间韩国媒体报道,自中国下了“洋垃圾”禁令后,以回收塑胶废物出口中国而获利的回收公司利润下降。眼见无利可图,回收公司决定停收首尔及京畿道一带的塑胶废物,酿成一片垃圾乱象。

中国自颁行“洋垃圾”禁令后,多国不能向中国出口垃圾废物,结果酿成垃圾危机。(VCG)

怪错了中国?

韩国环境部于是召开紧急会议,与回收公司及地方政府商议事件。政府向回收公司提出补贴方案,回收公司终在周一(2日)恢复塑胶废物回收。

表面上,韩国政府化解了一场垃圾危机,但根据回收业界人士透露,酿成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其实是韩国政府自己。

韩国中文媒体《亚洲经济》报道,大部分国内生产的家居垃圾都会在国内自行处理,只有小部分会出口中国。

报道引用韩国环境公司(Korea Environment Corporation)2016年的数据,韩国家庭每日平均弃置的家居垃圾为41.8万吨,当中有七成由固体回收燃料(SRF)制成,可售往发电站等地,其余三成会在国内焚烧和堆填。而全国所有塑胶废物中只有25%会出口中国。

换言之,中国禁令对韩国塑胶废物回收业影响不算太严重。

韩国政府与回收业公司召开会议,商讨对策。(VCG)

始作俑者是韩国政府

那么为什么回收商称获利少而拒收塑胶废物呢?这是因为环境部近年对SRF的180度态度转变。

由SRF制成的垃圾在处理过程中可发电和发热,故此早年韩国政府视SRF为新再生能源,鼓励制造商以SRF制作塑胶产品,提高回收塑胶的价值。

2003年,政府推出废物回收SRF制度,吸引回收商回收SRF塑胶废物。政策获得巨大成效,家居垃圾的回收量由2003年的1732吨,大幅增至2015年的18.8万吨。

不过自2013年开始,SRF受到国内尤其环保人士的质疑,认为SRF对环境造成污染;加上当时油价下跌,SRF的价格竞争力下降,令市场需求大减。同时,政府著手规管SRF制度,加强对SRF制造商的产品品质检验。

一名回收业界人士表示:“自去年起政府正视国内微尘污染,加上有居民反对兴建固体燃料工厂等,环境局开始向SRF制造商进行密集式巡查。”在多重打击下,回收商不再愿意接收SRF废物,才令国内“烦胶”为患。

韩国京畿道光明市一个垃圾回收场堆积大量垃圾,无人清理。(VCG)

韩国将沦为“废物倾倒国”?

不过无可否认,中国的禁令对全球多国的垃圾处理造成一定影响。

日本、美国等国的塑胶废物纷纷涌入韩国。环境部周二(3日)指,今年1及2月的塑胶废物进口量达1.2万吨,比去年同期暴增213%。

当中由日本进口的塑胶废物接近5000吨,是去年同期的两倍;由美国进口的则接近2000吨,是去年同期的二十九倍。另外,从未向韩国出口塑胶废物的荷兰和香港也分别向韩国出口695吨及489吨塑胶废物。

面对国内的一片“烦胶”,环境部表示会鼓励民众使用本土可回收物品,并且扩大废物出口途径至越南、菲律宾等国。不过回收商就认为,韩国应该“效法”中国,禁止进口国外塑胶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