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热话|加工食品一定代表不健康?业界推新营养标签打破谬误

撰文: 食力
出版:更新:

想到饼干,你认为是健康的食品吗?再仔细想一想,薯片(又称洋芋片)和高纤燕麦饼干的健康价值,可以划上等号吗?

与消费者不同,在学术界以及产业界中经常根据加工形态的不同,对食品进行不同的分类,而这样的分类使得普遍加工食品,被认为就是不健康的代表。

以上述为例,在产业分类中,薯片是饼干,高纤燕麦饼干也是饼干,但这两者的营养成分难道就能相提并论了吗?不过这样的误会几乎从加工食品的诞生开始,就深植人心,但食品是否经过加工与实际所能提供的营养,并没有直接的相关性。

让加工食品有不健康的印象,全是因为分类不清楚?(点击下图看清👇👇👇)

+2

新兴营养标签,试图为加工食品撕掉有色标签

其实,这样的论点并不是现在才被拿出来讨论,欧洲国家早已推行许多不同的营养标示来与消费者沟通,如Nutri-Score与Traffic Lights。

以Nutri-Score为例,是利用积分的方式计算单一产品的总体得分,考量的内容包含原本营养标示的营养素(热量、脂肪、糖、盐)以外,会另外将食物本身的营养素也考量在内,如纤维素、蛋白质含量,以及食物的类别,如坚果类、水果类、蔬菜类等与食物的完整性与否也都会在考量范围内;所得的分数以100公克或100毫克来计算,根据分数的所得将食物以颜色与字母来分级。

除此之外,最让消费者在乎的添加物又是如何评定的呢?在食品加工当中会添加食品添加物,目的是为了稳定品质、维持食品安全,像这样具有价值的用途,也都会纳入考量的范围内,也就是说,这样的评分系统是全面性去了解食品本身的价值,而非以单一的角度去定义其营养价值。

Nutri-Score的分类系统综合考量食品所有的营养素,将等级分为A-E,A代表最健康,E代表最不健康。(Colruyt Group官网截图)

依照加工程度分类 也有科学依据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订定的NOVA分类系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供应链,这种分类是考量到食品经历的加工性质、加工程度与目的,再依此将食物分为4个层级,分别是未经加工或极少加工食物(鲜奶、蛋、鱼肉、蔬菜)、经加工制造的食物(牛油、盐、糖、蜂蜜)、加工食物(面包、烟熏肉类、肉类罐头)、超加工食物(汽水、即食面、零食、酱料),也由于这样的分类明确,在科学上与肥胖相关的研究也经常以此为依据来作为判断的依准。

汇整共通语言,才能有效沟通

身为食品产业界的人,时常会碰到一个问题,有理也说不清加工食品并不是绝对不好,但却没有一个有力的证据与消费者沟通。

其实这并非谁对谁错,而是产学界与消费大众之间所使用的语言不同,认知范围也不相同,导致各说各话,各有思考逻辑的沟通落差。

虽说是如此,但并不代表任何一方所使用的语言就是绝对的正确,观念与预期目标的不同,最重要的是能够创建沟通的桥梁,这些是不断有新的分类标准以及分类标签出现的缘故,期待这类能促进有效沟通的“工具”,能够更良好的嫁接起产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落差。

相关文章:超级食物|鸡蛋杏仁15种食物营养密度高 蚬带子几耐食1次最好?

+26

延伸阅读:

进口食品密密麻麻外文看不懂?韩国政府推App溯源

可食用包装的材料有新发现!牛奶蛋白可塑性高、还能补充营养!

参考资料:Processed food classification: Conceptualisation and challenges

【本文获“食力”授权转载,原文:加工食品不代表不健康!为什么学术分类会使人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