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长女马唯中策展M+首次水墨展 苏富比办王无邪水墨专场
“水墨虽负传统之重,但本身轻盈洒脱,让艺术家的想象和试验精神得以驰骋,其潜在力量实无穷尽。”台湾前总统马英九的长女马唯中于2013年加入M+,而由她策展的M+首次水墨收藏展“似重若轻”最近开展。展览展出42位艺术家由1960年至今创作的60件作品,其中最年轻的,是1988年出生的本地艺术家熊辉。展览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字迹、符号、笔画”,还原水墨艺术的基本步;第二部分“山水的念头”,则由水墨中最传统的山水主题延伸到受其启发的当代艺术;第三部分“物.外”再往前走一点,超脱水、墨与纸的物质性,探索水墨的精神世界。
水墨不沉重 可以听又可以舞出来
什么是水墨?展览在一开始,便用韩国裔艺术家白南准的早期作品《平方根》回答了这个问题——水墨有无限的可能性。从视觉上看,水墨在点与线的艺术表达上有自己的一套语言;而题材上,当代水墨已超出山水鸟兽;但水墨的精神,依然着重于意境的追求。展览的三个部分,也是观赏水墨的三种方式。策展人马唯中说:“‘字迹、符号、笔划’强调点和线作为艺术表达的基本元素;‘山水的念头’中,几位艺术家如刘国松、梁铨,用抽象的方法表达山水的意念、感觉;而‘物·外’看到艺术家用水墨表达内心情感,或对道、佛境界的追求。”
M+展亭去年9月开幕以来,已举办多次展览,这次首办水墨收藏展,也尝试举办不同类型的相关活动来拉近一般观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马唯中希望观众从各种角度接触水墨美学,并从中体验水墨与生活的关系。
客席策划人梁雷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的音乐系教授,他策划的“意象的声响”,选取了六十年代以来十二首受水墨启发的音乐创作,让水墨能够被“听见”,选取的歌曲有的轻盈飘渺,有的波澜壮阔,除了可在展览现场用耳机收听,也可到展览网站上收听。
除了从听觉上扩阔观众对水墨的理解,展览还策划了舞蹈《传动》,由本地编舞家林伟源与香港演艺学院学生分别创作的舞蹈演出,以舞者的肢体动作去呈现水墨。每场演出十五分钟,足以领略水墨的韵味。而M+放映“动中见静”,通过多部电影探讨当代电影与水墨艺术之间的关系,包括台湾导演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中国新晋导演毕赣的《路边野餐》、韩国导演金基德的《春去春又来》。《刺客聂隐娘》已是两年前的电影,但以“水墨美学”的角度重看,也未尝不是一个有趣的角度。
中国音乐家姚晨作曲的管弦乐《两首诗》,表现了大自然的宏伟,与水墨的意境契合
舞蹈《传动》
演出时间:10月28-29日,12月9日-10日 3:45pm-4:00pm,5:30pm-5:45pm
M+放映:“动中见静”
戏院:百老汇电影中心
剧情片《刺客聂隐娘》 11月24日 7:45pm剧情片《路边野餐》 11月25日 3:15pm动画《21克》及纪录片《光影里的时间艺术》(The Art of Time) 11月26日 9:50pm艺术电影《竹林七贤》 11月26日 4:30pm剧情片《春去春又来》 11月24日 7:45pm
本次展览策展上确实费了一番心思,力图呈现当代水墨的传统性和现代性,不拘泥於单一媒介,只可惜受限于M+展亭空间太小,对于水墨这种尤其需要空间去欣赏的艺术而言,展览空间显得有些局促。
“似重若轻”水墨展
日期:2017 年 10 月 13 日至 2018 年 1 月 14 日时间:上午11时至晚上6时,星期三至星期日以及公众假期*(2017 年 12 月 25 日及 2018 年 1 月 1 日休馆)地点:西九文化区M+展亭
水墨的无限可能 王无邪的水世界
在今年五月获得艺术发展局终身成就奖的水墨艺术家王无邪,不仅有作品参展这次M+水墨展,同期还有苏富比为他举办专场展售会。
王无邪是60年代香港新水墨运动的重要人物,他于1958年拜从水墨大师吕寿琨门学习传统国画,后又在美国修读美术及设计,从欧美当代艺术中获得养份,驱使他展开当代抽象水墨画的探索。此次展售的作品横跨王无邪六十年的艺术生涯,30幅画作描绘了水的各种形态,展现水的“动、静、合、分、变”五大特性,展览也以分成五个分区。水的可塑性正如水墨的可塑性,有无限的可能。
王无邪:永恒之水
日期:10月18日至30日(星期日及公众假期休息)星期一至五,早上10时至下午6 时星期六,早上11时至下午5时地点: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金钟道88号太古广场一座五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