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易食欲不振 饮食宜清淡避辛辣及油腻 附8款立夏汤茶食谱

撰文: 阿言
出版:更新:

立夏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为每年阳历的5月5日或5月6日,宣告夏天的来临,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夏”是“大”的意思,每年到了此时,春天播种的植物都已经长大,所以叫“立夏”。随著立夏的到来,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万物开始旺盛,是农作物旺盛生长的重要气节。2024年立夏的日子是5月5日。
本文作者:博爱医院阙冬玲中医师

立夏气候特点

立夏开始,昼长夜短,气温开始升高,但早晚仍比较凉,日夜温差仍较大。香港平均气温约24度以上。

立夏养生妙法

中医认为“天人相应”,即是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气候、节气的变化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所以我们也应该顺应节气的更替,进行保健和养生。

立夏起居养生

中医认为,四季中夏季属火,火气通于心,故夏季与心气相通,而立夏之后,天气开始炎热,高温容易引起情绪焦躁、心神不宁,导致心火过旺,引发各种疾病,特别是老年人或体弱之人,易受外在气候及情绪起伏因素影响,因此立夏后适宜养心,应重视“夏天的精神调养”,静养身心,保持内心安静、安闲自乐,不可有过激的情绪,以降心火。另外,立夏时节后亦应避免过度运动以减少大量出汗。因为汗为心之液,排汗过多,除了伤阴之外,亦会耗损阳气。

俗语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立夏之后,由于昼长夜短,人体的消耗也随之加大,白天容易会出现嗜睡成瘾、食欲不振的情况,人们应更注重休息和睡眠。午时心经当令,宜适当午休以养心。午睡一般以半小时为宜,即使没时间睡觉或睡不著,闭目养神对身体也有益处。

少吃辛辣及油腻食物 宜适量吃酸味食物生津解渴

立夏过后,常因气候燥热而出现食欲不振,饮食上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用辛辣调料或少吃油腻的食物。另外,天气渐热,人体出汗多渐多,容易流失津液(水份),可适当进食酸味食物,如樱桃、番茄、柠檬、草莓、山楂之类,酸性收敛,既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

此外,立夏时期,降雨量渐多,亦需注意暑湿脾虚,可适当选择一些清热祛暑、养胃清肠的食物,例如可按需要进食山药粥、薏米粥等。

另一方面,夏日炎炎,心火渐旺,人们容易觉得烦躁上火,不少人会选择进食寒凉生冷食物或吹冷气来降温。但是,此时自然界阳气升发,我们应顺时护养体内阳气,如果进食过多的生冷食物或贪凉过度,除了会助湿生痰,损伤肠胃,导致肠胃不适等问题外,亦会伤害人体阳气。

立夏食谱:粟米须茯苓瘦肉汤

材料:粟米(连同粟米须)、茯苓、瘦肉、芡实、红萝卜、莲子(去心)、蜜枣

功效:清热消暑、健脾祛湿、养心安神。

做法:
1. 将材料洗净,红萝卜洗净切小块备用,茯苓、芡实、莲子(去心)浸泡
2. 瘦肉冻水落煲,汆水备用
3. 将所有材料放入煲内,加入适量纯净水,大火滚沸后转小火煲45分钟
4. 放入适量食盐调味即可饮用

注:各人体质不同,上述食疗建议食用前咨询注册中医师

博爱医院阙冬玲中医师

相关阅读:立夏24节气│夏季宜养心、清暑降火 附4个养心穴位及7个立夏食疗

相关阅读:【立夏】小朋友出汗多易疲倦 夏天素汤清心消暑

相关阅读:立夏廿四节气|中医推介健脾消暑食材 按压小朋友穴位不宜咁做

点图即看食材之养生疗效:

+11

点图即看“立夏”生活注意宜忌:

+6

相关阅读:立夏24节气│儿童忌喝冰冻饮品降温 中医推介3款消暑不伤脾胃饮品

按图即睇立夏宜饮喝饮品: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