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巴氢能巴士|周日率先行20号线启德至长沙湾 上午11时首班开车
全港首架氢能双层巴士将在本月25日(星期日)的上午11点,开始在城巴九龙区20号线投入服务,首航路线由启德沐安街出发,途经新蒲岗、九龙医院、油麻地,驶至尾站长沙湾海达公共运输交汇处,车程长约35分钟,而票价则维持在5.9元不变。城巴亦会在城巴手机应用程式特别标明到站的氢巴,让市民在查看班次时,可选择乘搭与否。
城巴营运及工程总监冯家辉表示,氢能样办巴士将在20号线运行约一个月,为市民提供每日多额外6至8个班次,同时现有的20号线巴士班次亦会持续。他解释选择九龙区作试行路线,是因为该区道路平坦,且客量多,适合用来收集更多数据,如在不同天气、交通状况下对巴士营运表现的影响,以评估下阶段扩展服务的路线和班次。
乘车感觉:氢巴摩打取代引擎 较柴油巴士安静和少颠簸感
在约半小时的车程上,据记者观察,氢巴下层的后排座位被储氢瓶取代,令下层座位减少。氢巴上的引擎换成氢发电摩打,即使坐在后排座位,都不会有柴油巴士的引擎震动感、噪音和热力,车厢大致上较柴油巴士安静,新设计下采用的分体式冷气亦更凉快,不过,如坐在冷气对正下的座位,则感到稍嘈吵。此外,氢巴行车时,亦较为平稳,没有柴油巴士颠簸。
记者亦留意到氢巴上的每扇窗均有新安装防晒窗幕,乘客如觉得阳光刺眼,可拉下黑色帘幕遮挡太阳;而每个座位都有提供充电口,让乘客在车程途中都可用自携的充电线随时充电。另外,氢巴车厢内部的灯光主调为蓝白两色,看上去颇具摩登科技感;而在巴士的每层楼梯亦有特别设置灯光,让市民在晚上较暗的环境下都可看见梯级。不过,巴士上仍没有提供Wi-Fi可供连接。
城巴:安全性同石油气的士无异 相信好快可以行隧道过海
冯家辉对氢能巴士的安全性感信心,他指出即将首次载客的样办车,已经在测试时行驶超过200公里,过程顺利。再加上氢比空气轻14倍,假如真的出现泄漏,都可快速消散在空中;而且车的系统设计先进,具有系统故障、浓度指标等的警号,如系统检测到储存的氢浓度超标,车亦会自动停止运作。因此他相信经培训的司机皆可即时应对问题,“氢能车同石油气的士嘅风险无异。”
惟现时法例仍禁止氢能车行驶隧道,因此目前的服务范围主要都是九龙区,未能提供过海服务。不过,城巴补充表示,港府在接下来的氢能发展策略已委托顾问公司做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法例就会跟上现时氢巴的发展进度,容许氢巴驶至各个地方,“世界上有氢车嘅地方,都系会俾过隧道,香港法例好快会跟上。”
使用电解氢将氢转为电和水 边行边“放水”
现时的氢巴使用电解氢,将在加氢站抽取的氢先储存在车上,然后车上的摩打会将氢能转化为电能和水,用电发动车辆,而转化的水则会随行车期间即时排出,行驶1公里大约会排1公升水。
城巴明年将同煤气公司合作,直接从煤气管道提取氢气,将管道本身已有的45%氢加以利用,这将无需再额外购买氢气。现时在九龙的加氢站每天可为5至10架氢巴加氢,而即将在港岛落成的新加氢站则规模更大,可供提取500公斤氢,每天为10至12架氢巴加氢,城巴料届时氢巴的服务规模将会比现时更大。
城巴:每次加氢可行400公里 期望2045年全换成新能源车
城巴在购入量产氢巴时,亦有额外购入5架电巴和5架柴油巴士作平行测试,更全面地比较不同巴士的性能作营运考量。不过,城巴对氢巴的性能表现具信心,相信会比电巴和柴油巴士优胜,因氢巴只需加氢10至15分钟,就可行400公里,且氢的重量只有20公斤,可以为巴士腾出更多重量用于载客;而电巴则需充电2至3小时,才可行驶200至300公里,而且电池重达3吨,车身太重会让巴士难以驶山路或爬坡上山,加上电巴开门关门都会流失大量电力,要经常充电,相信只较适合驾驶平坦且短程路线。
城巴期望在2045年将全车队1,700架巴士换成新能源巴士,而氢巴行驶过程只排放水,没有产生温室气体,配合政府2050年碳中和的目标,将可为市民提供更环保的绿色交通工具。
经验车长受训一天即可上手:氢巴揸起上嚟更轻松
在车长培训方面,负责今日驾驶,已有27年驾驶经验的何车长,表示只受训了一天便能上手,因他自2015年已开始驾驶电巴,而电巴的运作和氢巴相似,故无需再长时间受训。
他亦表示,氢巴的油门和刹车都“踩得更顺”,“揸起上嚟更轻松”,而且“新车设计更舒服”,不过他认为氢巴的油门反应速度更快更灵敏,故需“温柔啲咁踩刹车”,否则车速会飙得颇快。
▼城巴20号线氢巴首航日(2月25日)班次▼
11:00 启德沐安街 往 长沙湾海达
12:15 长沙湾海达 往 启德沐安街
14:20 启德沐安街 往 长沙湾海达
17:40 启德沐安街 往 长沙湾海达
18:55 长沙湾海达 往 启德沐安街
20:00 启德沐安街 往 长沙湾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