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业谷底反弹 大湾区机场须要合作

撰文: 倪文迪
出版:更新:

国泰航空周三(9日)公布去年全年业绩,亏损同比收窄74.5%至55.3亿港元(下同),低于1月份预告的56亿至61亿。利好消息刺激了股价从周二收市6.34元反弹至周四收市7.06元,升幅超过11%。

虽然去年国际油价上扬,令国泰的燃油对冲成功从2020年亏损30.17亿,扭亏为盈录得收益23.4亿,不过对国泰业绩提升最大的贡献其实是货运业务。去年国泰货运收入323.8亿,同比增长31.1%并占国泰总收入(455.9亿)约71%,大幅缓减了同期在载客量上的损失(同期客运收入同比下跌61.6%)。

国泰业绩现转机反映香港航运业即使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需求仍然强劲,底气十足。这也说明了2020年政府破天荒出手注资273亿拯救国泰、保住了本地航运业基本盘的决定,有可取之处。航运业是推动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其中一个核心,政府应该努力为疫情大流行终结后的航运业规划更好的发展蓝图。

国泰预计今年会再招聘数百名机师。(资料图片)

港区政协建议机场“一地两检”

不少人留意到航运业的重要性,例如全国政协常委唐英年等过百人近日在全国政协会议中提出“关于香港国际机场实施‘一地两检’的建议”,向中央建议香港国际机场实施“一地两检”。他们倡议香港机场将设立内地口岸区,由内地派驻机构负责出入境监管,这样在香港机场便可同时完成出境和入境两个步骤,免除落机后再要入境检查的问题。

该建议认为随着内地与香港的关系愈来愈紧密,人员流动也定必愈来愈多,然而现时机场受制于“两检”,因此香港机场对内地而言与国外机场无异,其航班只能挑选有入境检查的内地国际机场作为目的地,未能直接飞达专营国内航班的机场,限制了航线的变化。如能实施香港机场“一地两检”,就可使其成为“半个”内地机场,接入全国空网。

惟恐加剧大湾区机场竞争

香港与内地的合作愈来愈紧密,机场“一地两检”的建议有一定理据,不过考虑到大湾区内的机场现况,此举可能触发香港机场与其他大湾区机场的恶性竞争。近年内地大湾区机场快速崛起,主要包括与香港国际机场并称为“大湾区五大机场”(A5)的广州白云机场、深圳黄田机场、澳门国际机场及珠海三灶机场(前称金湾机场)。例如在疫情前的2019年,广州白云机场的旅客吞吐量突破7,300万人次,已超越了香港的7,100万人次。

随着内地机场崛起,香港面对的竞争也愈来愈大。机场“一地两检”建议的原意是希望香港能经营更多的内地航线,不受入境关卡的限制,不过这些航线本来也是内地大湾区机场的专长。香港机场采用“一地两检”的话,很可能直接与内地大湾区机场抢生意,彼此定位不清,假如没有协调可能演化成恶性竞争,对整个大湾区的航运业没有好处。

因此在讨论机场“一地两检”之前,香港应该优先考虑与内地大湾区机场的合作问题。虽然这涉及大量的商讨工作,但不应因为怕麻烦而放弃合作。香港应该更积极于“大湾区机场一体化”的推动,为各机场定好分工和利益分配,同时加强彼此的合作和连系,令彼此减少不必要的恶性竞争同时可以互惠互利。在这之外如果有尚有理想空间,才再去讨论机场“一地两检”也不为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