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亏损200亿 港府应当如何作为?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国泰航空周三(10日)公布截至2020年12月底止全年业绩,国泰去年亏损216.48亿元,收入亦由2019年的1,069.7亿元大跌逾半至469.3亿元。政府去年6月注资国泰航空,其后国泰启动资本重组计划,一边向政府发行优先股及认股权证,另一边接受政府提供的过渡贷款,同时又透过供股集资。无奈全球疫情持续,航空客运复原无期,政府除了注资国泰,如何重新振兴本地航空业,才是政府首要课题。

疫情之下全球航空业大受影响,各国之间客流几近停滞,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报告显示,今年1月份全球客运总需求(按照收入客公里或RPKs计算),与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1月相比已急跌超过七成,当中国际客运需求更比去年同期下跌85.6%。全球疫情至今仍未受控,航空业短期内难言转亏为盈,单是减少亏损亦有相当难度,因国泰航空行政总裁邓健荣在业绩会上也无法保证未来不裁员、不减薪。

疫情之下全球航空业大受影响,各国之间客流几近停滞。(资料图片)

政府注资百亿计 肩负航空业命运

作为本港航空业龙头之一的国泰“大到不能倒”,因此港府去年购入了国泰航空约195亿元优先股,并且提供给它78亿港元过渡贷款,现持有国泰航空约6%股分。虽然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无意长期持有国泰,但政府能否如期收回股息、贷款并从国泰航空功成身退,也变相取决于本港航空业能否在疫后翻身。

政府注资国泰接近200亿元,起初已经引起不少争议,随着国泰周三公布全年业绩严重亏损,难免再次引人指责国泰“蚀尽”政府注资,然而政府注资国泰以换取国泰优先股,让国泰渡过难关无疑有相当助益,因为从其营运开支分布看来,国泰坎年三项最大开支最大分别是员工(157亿元)、燃油与对冲亏损(113亿元),以及飞机折旧和租金(118亿元),当中燃油与对冲部分是受燃油价格大幅下跌但又欠缺利用低迷油价的日常营运影响才带来亏损,至于飞机折旧和租金则没有多少减低的空间,所以假若国泰航空不获政府注资,最“商业化”的处理方法相信会是像早前解散港龙那样解雇大批员工。

最新财报上显示国泰现有流动资产仅有275亿元,加上他们仍有467亿元流动负债,可能出现的更恶劣情况是,假若全球航运明年依然未能恢复,或国泰表现未见起色,其实难以排除国泰未来再现危机。而政府既已持有国泰6%股权,若政府要在此后独善其身,眼看国泰倒闭,也相信会是政府的艰难决定。

如果政府真的有意改善本地航空业的营商环境,那就必须长期“硬件”、短期“软件”双管齐下,并且要将目光广及其他相关行业。(资料图片/罗国辉摄)

机场规划、报复旅游 双管齐下帮助反弹

尽管如此,政府对国泰注资理应只属暂缓燃眉之急的措施,它最后应该要做的还是从宏观上改善本地航空业的营商环境,而这种方向才是政府处理疫下经济的正途。

去年施政报告表示要巩固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计划于2022及2024年启用第三条跑道及整个三跑道系统,2023年完成“高端物流中心”,以及2021至2027年分阶段完成“航天城”发展项目,同时也提出机场城市和港珠机场合作等构想;到今年的财政预算案又表示打算申请拨款重建香港国际机场空邮中心,并且期望最早于2027年前启用。这些措施方向虽算正确,但内容还都摆脱不了大规模基建的“硬件”范畴,真正落成起码都要等到数年之后。

如果政府真的有意改善本地航空业的营商环境,那就必须长期“硬件”、短期“软件”双管齐下,并且要将目光广及其他相关行业,譬如随着疫情使得跨境网购风行,当局应该考虑加强支援物流行业对电子商贸的支援,顺带帮助提高本港机场及航空公司的处理货运能力;此外为了预备面对疫后可能出现的报复式旅游热潮,政府亦可事先计划如何吸引长途旅客选搭本港航空公司来港,像是鼓励旅客入住本港酒店过夜消费,以收同时帮助本港航空业、旅游业、以及餐饮酒店业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