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民建联未有透彻认识香港的问题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下周三(2月26日)宣读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各政党纷纷提出建议,其中建制第一大党民建联以“扩张财政稳民心 改革思维破困局”为建议书标题,看起来似乎不错,毕竟政府长期以来都是不思进取的“守财奴”,要求它“改革思维”和“扩张财政”是应该的。不过,纵使民建联的部分建议,包括放宽长生津资产门槛、提高子女免税额、增加医生人手及医院病床数目是值得支持的,但我们认为它还没有看清香港的问题,明显跟不上时代要求。

去年反修例运动爆发后,社会开始反思香港的深层次结构矛盾,愈来愈多人认为暴力示威虽由政府粗暴修例直接引起,但背后必有潜藏多年的深层原因,就像当年若非港英政府轻视民生经济工作,“六七暴动”即使发生,规模亦未必会那么大。今天的香港面对经济结构过度单一、地产霸权垄断的问题,年轻人上流空间狭窄,他们当中不少人一毕业便背负高额学债,难以创业,遑论置业结婚。正因怨气不断累积,结果就是以街头运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民建联提出宽免本地 JUPAS 学生大学学费、为青年创业提供“免息贷款”、发展创新科技,以至引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地建屋,都是值得一赞的。

然而,民建联对香港问题的拿捏不够精准,其对住屋问题的立场便能反映这一点。它主张重推“租置计划”,这看似对难以买楼的市民有利,却看不到势必削减可编配公屋单位数量,加剧公屋资源紧绌的老问题,令基层家庭轮候上楼无期。与此同时,民建联在建议书内重申对“明日大屿”计划的支持,看似正视了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但它为什么对更简单直接的方法──全面(而非部分)收回粉岭高尔夫球场──温温吞吞?民建联的态度让人觉得它只懂得小修小补,欠缺维护社会整体福祉的承担。

香港沉沦 民建联有份

《香港01》不只一次指出,深层次结构矛盾源于政府长年不作为,造成经济结构畸型、既得利益向少数人倾斜。这并非只是政府的责任,民建联同样责无旁贷,因为它是执政联盟一员,理应向政府反映经济民生困局,鞭策政府正视问题,但市民看到的民建联只是一部没有主见、盲撑政府的“投票机器”,没有利用自身的议席优势,敦促政府就结构性问题主动作出改革。

现时香港深受反修例示威和武汉肺炎双重打击,经济民生急转直下,包括民建联在内的各党派少有地一齐呼吁政府“派钱”。“派钱”短期而言是有用的,但毕竟无法从根本上克服深层次结构矛盾。更令我们担心的是,政府可能会满足于“派钱”,而民建联亦会像过往一样只批评几句,然后又全盘接纳财政预算案。民建联一定要有腰骨,必须对香港的问题有准确的认识,继而敦促政府实行全域改革,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这才是作为建制第一大党应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