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终身年金 突显强积金制度荒谬
本周四(7月5日),政府公布终身年金计划详情,入场门槛为5万元,投保额上限为100万元,计划由本月19日起供65岁或以上的港人申请。年金计划颇受欢迎,原因之一是不收管理费。反观强积金的基金开支,却随基金规模扩大而水涨船高。政府有责任为市民提供退休保障,强积金交由私营机构管理实属荒谬。政府应本乎市民利益,设立公营公积金制度,让市民的“血汗钱”免受基金公司蚕食。
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到立法会简介终身年金计划时指出,会将收取到的保费投资于外汇基金,而年金计划将与外汇基金作出互惠安排,不收取管理费。(参考资料:终身年金计划简介) |
早前积金局主席黄友嘉发表网志,惹来不少批评,他指今年五月强积金平均基金开支比率是历年来最低。但是随着资金池扩大,基金开支比率降低属理所当然,现时1.53%的基金开支比率,难言达标。工联会议员曾引述积金局于2012年发表的报告指,强积金规模达5,250亿元时,开支比率会下降至1.49%,及至本年三月底,强积金总金额已达8,567亿元,基金开支比率仍达1.53%之多,难孚众望。
再说,虽然基金开支比率日渐降低,但是随着资产总额增加,基金费用也大幅上涨。有传媒按积金局2016年发布的报告计算,基金公司在2000至2015年间共获取700亿元管理费,加上近年的基金开支,金额可能已达千亿。2016年,积金局发表《强积金基金的费用及开支:基金开支比率的概况与趋势》报告,工联会据此估计,当年的总基金开支已达百亿,比起2007年的约50亿高出一倍,随着资产总额增加,基金开支只会有增无减。
若与其他国家比较,则更见强积金制度的荒谬。根据2015年选定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国家的数据,丹麦退休基金费占资产百分比,不过是0.1%,至于德国,亦只占0.2%。由此看来,说香港强积金是“天价”,绝不为过。
对于基金开支过高的问题,黄友嘉指要从“供求”方面着手,就是要推动受托人提供更多低收费的基金。但是受托人属私人企业,其提供低收费服务的动机有限,积金局过去虽规定受托基金公司提供“预设基金”,惟其0.75%的收费比率,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水平仍属偏高。至于积金局正在筹备的“积金易”中央电子平台,纵然有望降低行政成本,但是仍难以解决私营受托公局藉基金开支牟利的根本问题。
治本之道,在于政府提供公积金计划,将基金开支减至最低。政府之所以提出公共年金制度,原因是能够给予市民信心,并将成本减至最低;既然如此,政府就应该全盘反思强积金制度。事实上,早于1966年,港英政府便开始探讨公积金制度的可行性,及至80年代,立法局会议亦曾就此作出讨论,只是政府最终却推出了强积金这“半桶水”方案。随着制度问题丛生,政府是时候修正问题,而不是装作鸵鸟,置若罔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