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辩论】面包面粉不可偏废 专责小组应交代土地用途

撰文: 评论编辑室
出版:更新:

近日,土地供应专责小组主席黄远辉发表网志,指在未有增加面粉(土地)供应前,先开始讨论分配问题,是“本末倒置”。林郑月娥本周二(5月8日)则强调现阶段不想卷入方案优次的问题。固然,兴建适足房屋的前提是有充足土地,但同样地,觅地的目标是解决当前的房屋问题,两者不可偏废。小组在提供觅地方向同时,必须要交代土地运用原则、愿景。

土地供应专责小组的专页上载了新短片,短片由黄远辉、副主席黄泽恩、成员吴永顺亲身上阵。(网上截图)

正如在去年施政报告中“土地供应”一项,林郑月娥强调,增加土地供应目的,是要解决“置业难”、“居住环境差”等问题。“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成立目的,是觅地解决房屋问题,市民要求小组交代房屋分配方针,并非“本末倒置”。

事实上,土地供应专责小组对于土地运用也不是毫无指标。黄远辉指出规划署《香港2030+》文件中推算的1,200公顷土地需求实为低估,原因是市民希望“住大一点”,又言随人口老化,政府须兴建更多医疗设施。无论居住面积、医疗设施都是“面包”的问题,黄远辉批评市民要求讨论分配问题,实在是自相矛盾。

更何况,在梁振英年代,政府订立了《长远房屋策略》,土地大辩论咨询应与《策略》相辅相成,而非像黄远辉所言般先觅面粉才造面包。《策略》为公私营单位订立六四比的标准,只是公营房屋落成量一直落后预期。观乎去年12月的《策略》检讨文件,政府推算若然所有觅得的土地如期推出作建屋之用,在2018-19至 2027-28年度十年间的公营单位供应量将为237,000个,落后目标43,000个;由于部分项目位于绿化带、政府、社区设施用地,要经过繁复的咨询、改划过程,最终落成量可能更少于此。相反,私营单位的落成量连年超出预期。

黄远辉表示,㓥房及板间房等房屋环境恶劣,看到后感触良多。(黄伟伦摄)

随着公营房屋轮候时间不断上升、楼价高企,政府应增建公屋、居屋,让市民不需承担楼价下跌的风险,迫于投身租务、置业市场。

觅地方针与房屋发展方向息息相关,例如粉岭高尔夫球场本是政府土地,政府大有条件全面发展公营房屋;同理,动用《收回土地条例》将地产商农地归公,政府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导权,多建公屋。反之,如果政府采用公私营合作发展,即需与地产商协商、谈判,政府难以作全盘规划,解决燃眉之急。

在这个前提下,政府不应优先采用公私营合作发展,而是先发展高尔夫球场,并采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回地产商手中的农地,取回发展主导权。

黄远辉、林郑月娥一再强调政府就咨询没有前设,林郑月娥更表明,会在咨询过后才表明立场,但是政府倾向公私营合作发展,已为人所周知。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虽然没有提及首置上车盘的细节,但是其后在活动中又明言发展商拥有土地储备,以公私营合作发展首置盘不难。消息传出后,新鸿基地产及恒基地产皆表示欢迎。地产商向来有利取尽,从马湾、天水围项目的经验看来,市民难以从公私营合作发展中受惠。他们忧心“新公私营合作发展”会重蹈覆辙,要求政府交代建屋蓝图,实在不无道理。

归根究柢,土地不足只不过是造成房屋问题的原因之一,政府的房屋政策不济,也是问题本因。小组在觅地之余,必须向市民交代建屋方针,承诺觅地后将订立惠民的房屋政策,不然,觅地过程只会惹人疑窦、窒碍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