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置居.观点】绿置居可以休矣!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上周出席立法会会议,交代绿置居恒常化政策。观乎当日公开的《“绿表置居计划”先导项目的检讨》报告(下称:报告),房委会仍然保留市价“六折”的定价机制,也未有延长禁售限期,陈帆一再强调绿置居定价与市场价格没有“关联性”以及不会影响公屋供应,明显与事实不符。
绿置居定价机制荒谬
先说绿置居的定价方式,陈帆强调绿置居的定价与市价“没有关联性”。固然报告提及绿置居将按“(防止)房委会在财政上有所损失”、“绿表申请者的负担能力”两项原则定价。但是报告最终的定价方式,难言与市场无关。报告指最新一批绿置居的售价,将比最近一期居屋“折扣”高10%,现时居屋一般定价为市价七成。如果居屋定价不变,那么绿置居定价将为市价六成。
报告指“折扣比居屋高10%”是一个“较简单的”定价方法,但是既然绿置居与市价“没有关联性”,那么政府为什么不直接参考市民的负担能力定价?殖民地时期的第三期乙(1982年2月)至第八期甲(1985年11月)居屋的定价主要以市民的负担能力计算,房委会大可依此厘定绿置居的价格,如今未有为之,反而迂回地以市价衡量市民的负担能力,明显另有所谋。事实上,房署署长应耀康于同日就否定了陈帆的说法,指绿置居的定价有参考市值。
资助房屋定价的历史脉络
归根究柢,除了市民的负担能力外,资助房屋定价考虑到两个因素,其一,是不妨碍私人房地产发展;其二,是房委会的收支状况。
房屋研究者谢晓阳曾撰文梳理居屋定价的历史脉络,港督麦理浩在推出居屋时,指出居屋应该以合理价格厘定(reasonable priced homes),并将之称为非牟利居屋计划(non-profit-making scheme of home-ownership),但是这“理想”面对相当大的阻力,在居屋计划的构想阶段,时任财政司夏鼎基便提出居屋不应妨碍私人房地产发展,这可以解释居屋当时为什么以地价加建筑成本价出售,而非单纯以建筑成本价发售。及后居屋虽一度主要参考市民负担能力定价,但是在1986年起,居屋价格却一改以参照市价厘定。
及至1987年政府制定了《长远房屋策略》,提出缩减房委会规模,以免和私人市场形成竞争。翌年,政府修改《房屋条例》,房委会开始自负盈亏。在1987年前,居屋的整年、整期收入尚且要高于成本(个别项目可以亏本,但整期、整年的项目必须维持收支平衡),在1988年《房屋条例》修订后,房委会更加要防患于未然,追求“盈余”、储备增值,资助房屋进一步脱离市民的负担能力。
绿置居买家非富人
如果楼市低迷,资助房屋按市场定价尚且影响轻微,但是如当楼市水涨船高,居屋仍然按市价厘定,就无异于将市民推向置业悬崖。香港的楼价早已脱离市民的负担能力,有居屋最近更以呎价近万元出售,市价“六折”表面上颇为便宜,但观乎美联物业的楼价走势资料,本年2月全港的平均呎价为12,644元,“六折”计算即是7,586元,接近2012年3月的楼市平均呎价,当时梁振英刚上任,他曾言解决香港人的住屋问题是“重中之重”,当时的楼价高企,早已令市民怨声载道。
也许有人认为,绿置居是为公屋富户而设,对象并非穷人,故定价较高也是合理。事实上,绝大多数购买绿置居者,都并非公屋富户,观乎报告的数据,在购买绿置居的房委会公屋住户中,须交额外租金的富户只占12%,为数不多。坊间曾流传部分公屋居民拥有隐藏资产,购买绿置居者可能是隐形富户,但是观乎文件中贷款与楼价比例,有59%的市民贷款额达楼价的90%至95%,市民的平均贷款额占楼价百分比则为86%,不大可能有庞大的隐形资产。
在楼价失控之际,政府理应警告市民,用尽一切政策之能事平抑楼价。但是香港政府在这方面却少有作为,更加“多管齐下”,一方面不断深化“置业梦”的虚假意识,另一方面推出与市价挂钩的公共房屋,又以市价“六折”等政治修辞包装,引市民“上钓”。经济有顺有逆,香港的劳工保障又乏善可陈,一旦他日经济衰退,市民失业,无法还款,也就会沦为无壳蜗牛。
绿置居损害基层住屋权
陈帆身为运房局局长,本应谨言慎行,绿置居的订价与市价“没有关联性”的言论与事实不符,应尽早收回。至他同日指绿置居不会影响公屋供应,同样大谬不然。
观乎检讨报告中转售限制一项,在房委会首次转让绿置居起计五年,买家可以将单位售予房委会提名的绿表或白表买家,在补足地价后,单位更加可以在市场公开发售。容许市民将绿置居出售予绿表买家,或许不会对公屋供应有太大影响,但是随着单位流转到白表买家以至公开拍卖,公屋单位就会流落到自由市场,政府难以再将单位分配给基层市民。近年不时出现天价居屋,以现时政府的做法看来,绿置居他日也可能升至天价,远远抛离基层市民的负担能力。
绿置居问题源于置业主导的意识形态,香港官员往往不敢触碰地产商的既得利益,将成规奉若圭臬。回归过后,董建华落实八万五,政策仍以置业主导,但是其供应量之大,足以改变市场结构。惟此后历届特首的房屋政策乏善足陈,林郑月娥在竞选期间曾言要解决房屋问题,市民期望她能够以平均成本价出售资助房屋、规定绿置居只能出售予符合绿表资格者,可惜她仍然囿于成规,对房屋问题视若无睹。她必须明白,香港房屋问题严峻,市民早已怒火中烧,如果她继续冷眼旁观,市民终有一日会重新走上街头,与政府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