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观点】绿置居代替新公屋 林郑甘做房策“第三者”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特首林郑月娥今天宣布她上任100天后首份的施政报告,公众焦点当然落于房屋政策上。一如公布前的政府消息透露,“首置上车盘”成为林郑的房屋政策的重点,相信有部分中产阶层感到特区政府终于照顾到他们这群长期被政府所忽视的夹心阶层,公众焦点亦一早集中于首置盘的细节,包括受惠目标人数、售卖条款限制、地点等。而林郑提出“以更多的“绿置居”取代出租公屋”更显示她将房屋政策倾斜向“置业”一方,根本未有解决香港市民“住屋需要”的决心和良策。

林郑月娥出席记者招待会,回应记者对其首份施政报告的提问。(资料图片)

房屋政策欠决心 摆脱不了“第三者”角色

作为积极有为、有领导能力的特区首长,林郑月娥的身份角色明显未有从过去“少做少错”因循苟且的公务员转为领导特区的首长,她一味只想担当“促成者”、“推广者”这个“第三者”的买办角色。正如早前01观点所提出,以“公私营合作模式”推动首置盘可能产生“官商勾结、利益输送”的疑虑;更有甚者,政府埋首于所谓“重建置业阶梯”,明显忽略了属社会最基层的28万个公屋轮候册家庭和其他暂未合资格人士的住屋需要,令他们成为今次施政报告最需要协助却被忽视的一群。诚然,政府借非政府组织推行“组合屋”、“良心㓥房”等,表面上可协助部分现时居于环境恶劣的㓥房户得到适切、有尊严的居住环境,但相对于逾28万个公屋轮候册家庭,明显受惠的人数只属杯水车薪,少数中的少数。

刚公布的施政报告更加“火上加油”,林郑表明将“以更多的绿置居取代出租公屋,将绿置居恒常化”,变相会大幅占用现有预备作兴建公屋用途的土地,正如施政报告中提及一幅位于沙田火炭的4000个新公屋单位,将转为绿置居单位出售,已占来年公屋总落成量12,800伙的三成半,远远超出绿置居原有的定位。将绿置居恒常化会令原有公屋户可享“双重福利”,既可享受现有公屋福利,还可于居住公屋多年后选购环境较佳的绿置居新楼,令之后新获编配的住户只可居于较为残旧的屋邨。此外,更会令原有单位因翻新和重新编配需时,单位的编配时间延误最少几个月,轮候时间不减反增,这两批市民的争论最终演变成“穷人斗穷人”的社会矛盾。加上林郑在朗读房屋相关段落时,亦强调公屋住户当中19%为长者户、16%为综援户,亦指公屋是基层的安全网,这将会加强公屋成为“贫民窟”的标签效应。

景泰苑为首个绿置居项目。(陈自颖摄)

全面推动“绿置居” 强化公屋“贫民窟”标签效应

林郑在房屋问题上甘愿为地产商当推土机进行所谓的“公私营合作”;亦将政府在解决公营房屋问题上的角色不断淡化,未有积极有为增加公屋供应,反而以“卖断”绿置居的方式,断绝政府在原有出租公屋的责任。如绿置居、首置盘等继续如居屋般,以折扣市价(即六至七成)出售,售价将动辄数以百万元计,根本无考虑中下层市民的负担能力,反而会令负上一笔债务,生活上亦有后顾之忧,整个家庭的规划因每月逾万元的供款所捆绑,变成受到很大发展限制的“楼奴”,最终亦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