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车之城.观点】交通挤塞严重 私家车有错?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本周二(1月16日),一辆私家车沿屯门公路于黄金海岸对开与一辆中型货车相撞翻侧,引致严重交通挤塞。纵然这次塞车是意外所致,但是港人、尤其是新界居民对此并不陌生。香港的交通挤塞问题由来已久,原因之一是私家车增长失控,政府对此绝不能坐视不理。

限私家车增长 政府有责

诚然,政府在处理交通挤塞问题上并非无所作为,例如2017年3月,交通事务委员会通过8,770万研究兴建连接元朗、大榄、大屿山的十一号干线,工程的目标之一是改善新界西对外交通挤塞的问题。先不论东大屿山都会是否可以吸纳大企业进驻,为市民带来好工、达致分流之效,当局经过咨询、设计、环评等程序,到建成项目起码要十几年时间,可谓远水不能救近火。

于今年施政报告,林郑月娥提出增加泊位、增加公众停车场等措施,以纾缓交通挤塞。然而,如果政府不做好车辆增长规划的话,交通挤塞的问题也难得根治。《香港01》就曾指出,香港私家车2006年到2016年的增幅为49%,达52.9万架,道路总长度的增长却只有6%;两者的增幅不成正比,道路挤塞的问题自然日趋严重。

事实上,政府委托顾问机构进行的《交通挤塞研究报告》(下称《报告》)也曾预测香港的公路总长度在2014-2020年的同比增长约为0.4%,远低于同比车辆增长率的3.4%,情况堪忧。车辆增长失控是香港交通挤塞的主因之一,可谓昭然若揭,可惜的是政府未有正视。

香港塞车问题日益严重。(资料图片)

订立汽车增长目标 做好长途车、的士规划

纵然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曾于2010年就限制私家车增长,建议增加汽车首次登记税15%,并于翌年落实生效,但是此后汽车的增长率仍然失控。按理说,政府应该控制发牌数量,将汽车增长率限制于合理水平,减轻道路压力。

就限车政策,港府大可参考新加坡的成功先例。新加坡国民要拥有汽车,先要竞投限量的“拥车证”。据本月初的数字,中小型汽车(A组)报41,400新加坡元(243,808港元),至于大型豪华车辆(B组),则报45,289新加坡元(266,711港元)。新加坡政府2009年便已订立汽车增长数量的长远政策,将目标增长率订为3%,而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去年更宣布,将于今年2月冻结汽车、电单车的数量,并分别投资200亿新加坡元(1177.87亿港元)增设铁路建设,于未来5年增加40亿新加坡元(235.57亿港元)补贴公共汽车服务,以提升集体运输公具的质素。由此观之,汽车增长量是否受控,只关乎政府的魄力而已。

无可否认,近年市区楼价高企,部分置业成家的中产只好搬到较偏远的地区,他们要照顾小孩、长者,购买私家车也是人之常情。在限制车辆增长同时,政府必须要改善的士、长途车服务、推动共乘服务,照顾市民的日常生活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