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车之城】新加坡斥1600亿改善交通 英国研究按行车距离收费
本港早于八十年代率先讨论是否采用电子道路收费解决塞车问题,但事隔30年至今,社会仍对此未有共识,政府的新一轮研究需待明年才有结果。反观外国,不少国家早已采用电子道路收费应付塞车问题。其中新加坡计划,于2020年在全国推行全球首个以全球卫星定位的电子道路收费系统,同时斥资1,600亿港元改善公共交通服务。
新加坡早已采用电子道路收费系统,另设有汽车限额制度。市民要买车,先要购买“汽车拥有证”,2017年每个拥有权价值高达4.16万新加坡元(约24.3万港元),另计划下月起,冻结汽车增长,以及斥资1600亿港元改善公共交通服务,吸引更多人使用集体运输。
星洲拟建GPS道路收费系统
电子道路收费方面,新加坡政府于2017年中已宣布,斥资5.56亿新加坡元(约32.5亿港元)更新电子道路收费系统,预计2020年完成,届时新加坡政府会免费为全国汽车更换电子感应器,日后有望可做到按地区,甚至按行车距离征费。
新系统是全球首个以全球卫星定位(GPS)技术监测汽车位置的电子收费系统,汽车感应器大小与一部手机相若,功能包括向司机提供实时交通资讯、路线建议,提醒司机即将驶进收费区;同时具备电子钱包功能,可用作缴交路费、泊车费,或储存电子优惠券。
不过部份道路会加设监察器,以免汽车感应器因无法讯号问题引起争拗。日后落实计划时,新加坡政府将免费为全国所有车辆更换电子感应器;长远而言,新加坡政府会研究按行车距离收费。
英国研究按行车距离以及废汽排放量收费
至于英国,目前已于连接首都伦敦至苏格兰格拉斯哥的M6高速公路推行道路收费,私家车每程最高收费5.9英镑(约61.7港元)、重型货车每程收费最多11英镑(约115港元)。另外,伦敦亦实行塞车征费,现时运输部门正就向货车落实按行车距离向车主征费,以减少路面车流量咨询公众。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由于目前英国每年汽油税收入多达275亿英镑(约2,875亿港元),但2040年起英国将禁售汽油或柴油车,意味日后汽油税收入将会大减,当地政府正就重型货车“按行车距离”以及“排放废汽量征费”两项建议咨询公众和进行内部研究。
现时咨询文件强调,由于涉及按距离收费,现时英国政府正就使用自动车牌辨识系统、抑或GPS追踪系统等收集意见。另外,英国政府已向私人公司资助110万英镑(约1,150万港元),研发即时评估汽车废汽量系统。
中环道路收费 明年作公众咨询
至于香港,早于1983至85年间曾试行电子道路收费,但事隔超过30年,至今仍未落实或有任何定案。2014年交通咨询委员会再度提出中环电子道路收费先导计划,以解决交通挤塞问题, 不过2016年3月运输署将建议交中西区议会讨论时,区议会大比数通过反对计划的议案。根据该次中西区议会会议记录,当时大部份发言议员普遍认为,中西区交通挤塞问题根源是区内车位不足、违例泊车问题严重,要求政府加强打击违例泊车。
其中,时任中西区议员、现任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局长陈浩濂,当时于会上表明反对电子道路收费,认为计划对山顶居民不公平,又指计划涉及大量公帑,若政府“以大型基建来弥补违例泊车执法不足完全是本末倒置”。另一名时任中西区议员、现任政务司司长政治助理萧嘉怡,当时亦反对电子道路收计划,要求政府先解决区内违例泊车问题。
目前最新发展是,政府正就电子道路收费先导计划进行研究,预计明年再就先导计划作咨询,意味即使社会同意落实电子道路收费,仍需更长时间才能真正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