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点】私营老人院面积细、服务差 政府漠视长者权益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早前有团体发现,部分私营安老院舍寝室空间比监仓更狭窄,小至只有每人约3平方米,远低于法例要求的6.5平方米,轮椅难以出入,院友难以在寝室活动,员工也难以扶抱。港人居住空间狭窄早已不是新闻,院舍狭小令体弱长者容易受伤,处所空间和治疗康复的质素密不可分,也影响长者的心理健康。私营安老院舍质素良莠不齐,早年剑桥安老院事件等的丑闻早已揭露问题严重,政府显然要加强私营安老院规管,每次待到有丑闻才亡羊补牢非可取之道。

邵家臻表示,社署应确保每间安老院舍及残疾院舍提供足够空间,给长者居住。(李慧妍摄)

虽然大部分长者的愿望是能居家安老,但体弱的长者在现时社区照顾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只能入住老人院。由于津贴院舍长年以来供不应求,最新的津助院舍及合约院舍轮候时间为38个月,超过3年之久,私营安老院舍市场服务质素良莠不齐,收费可达每月数百元(扣除资助后)至数万元的天壤之别。长者对私营院舍需求殷切,政府有效监管更是责无旁贷,但多年来政府一直把关不力,监管制度形同虚设,让一众长者受苦。

现行机制下,政府可以根据《安老院条例》对安老院舍进行监管,社署可派人到安老院作出不定期巡查,以确保院舍符合发牌要求,包括人手比例、院舍环境等,要求院舍作出改善,甚至吊销牌照。这看起来像是有力的制度,但多年来政府只向不达标的院舍,以每年发出约共 3,000 多封劝谕信、警告信等手段处理,截至2016年12月底,过去3年来只有15宗获定罪。社署去年 6 月成立检视院舍实务守则及法例工作小组,务必改善巡查及跟进制度,加强执法的阻吓性,提升院舍质素监管。

有团体要求政府把院舍人均面积标准订为8平方米,否则连长者所需的辅助仪器都难以摆放在院舍寝室内。(资料图片)

因为现时资助宿位只占所有宿位不足三成,院舍需求大,政府为缩短轮候时间及改善私营院舍质素,推出了“改善买位计划”,让长者以“院舍劵”的模式入住达到一定标准的私营院舍。相对而言,计划下的院舍质素应该较高,但政府仍然以市场化的模式去管理私营安老院舍,其突击检查制度亦未能有效监管院舍,仍难以提升至津贴院舍的水平,有效提升长者或其家人对院舍的信心,缩短轮候时间,故愿意入住“改善买位计划”院舍的比率一直也不高。据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于2014年的调查,每十位在中央轮候册的长者只有一位表示愿意考虑院舍券及赞成经济审查,可见院舍券仍未受大部分长者欢迎。

综合上说,多建津贴院舍刻不容缓,但每年建成的新院舍只有2-3间,加上觅地困难、地区居民反对等,若等待津贴院舍落成,需时甚久。本港人口日趋老化,私营院舍的监管及资助模式均亟需改变,才能为长者提供优质的安老院舍服务。政府去年发表的《安老服务计划方案》提出的加强社区照顾服务,仍未见有建设性的实行计划,真正减少住院长者的需求,院舍的监管和规划须尽快得到改善,请政府勿再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