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倡议】零等候时间又如何 长者:居家安老非困在家中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我平时下昼得闲饮下茶,同班阿婆倾下计咁啰!”这是不少长者希望能居家安老的重要原因,可以选择的话,大部分长者都不想被困在老人院。本港人口老化问题日益严峻,政府近年投入在安老服务的开支连年上升,一直提供更多安老院舍宿位,提倡的“居家安老为本,院舍照顾为后援”却仍未见落实。

要长者能安心居家安老,增加政府社区照顾支援的政策十分重要,唯现时政府的措施仍无法达标,亦无法扭转一直以来倚重院舍服务的局面。6月发布的《安老服务计划方案》只提出了政策的大方向,施政报告提出的社区照顾“零等候时间”亦欠具体方案,政府除了增加资助服务名额外,更重要的是重新规划各区长者中心的服务及加强前线人手培训。

独居的陈婆婆虽然行动不便,需要辅助仪器出入,但她仍很喜欢每天到楼下和老友记聊天买菜,不想住进老人院。 新增内文模块

78岁的陈婆婆现时独居,外出时需以拐杖或推车协助。“我日日都落街,唔会闷嘅!”但她仍热忱于天天到楼下在小社区中和老友记们畅聚。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曾接受搭桥手术,手术位置现时仍间中出现疼痛。她已使用改善家居及社区照顾服务近8年,开始使用服务时身体情况较差,手术出院后亦曾需要机构送饭,但陈婆婆热爱原本居住的社区,现时康复进展良好。

她需要复康运动、协助洗澡、家居清洁、量血糖及陪诊的服务,护理员亦会跟她做物理治疗及职业治疗,而送膳服务她现时已没有再使用。“我日日都落街买𩠌㗎,咪几个阿婆咁一齐去啰!”后来她的自理能力得到改善,她亦不想住进老人院舍。“我差唔多周街都识嘅,一日见成30个朋友!”陈婆婆笑得开怀地说。陈婆婆虽然独居,但从没感到生活沉闷,每天都会到公园、街市和老友记一起聊天。

“护理员同我好似姊妹咁好!”她在公园亦有时看到在区内到访其他长者家的护理员,都会热情打招呼,婆婆保持心境开朗。她亦喜欢参与很多活动,希望能一直留在社区,育有的四个儿女亦会不定期到访探望她。“居家安老”不单是留在家中养老,不少长者亦如陈婆婆一样,很重视留在社区中的生活,但社区照顾的配套要做好,才能让长者能安心居家安老。

社区照顾资源投入不足 社区照顾院舍服务失衡

即使政府提倡“以居家安老为本”,但政府投入的资源明显向院舍服务倾斜,提供的院舍名额和开支都比社区照顾的多,轮候院舍和社区照顾服务的长者比例为三比一。长者平均轮候院舍服务的时间约为2年,而社区照顾服务则约为11个月,但部分轮候社区服务的长者会同时轮候院舍,亦有长者或家人因认为社区服务无法满足他们要求而直接选择轮候院舍,故社区服务的需求未必能于数字上反映。

院舍服务成本高 建津贴院舍需时

可是,院舍服务成本远比社区照顾服务高,政府需每年增加院舍名额及开支,建设新的院舍则需要约9年时间,以现时每年只建成2-3间资助安老院的情况来看,轮候人数难以在短期内缩短。因此,每年政府安老开支大增,亦无法大幅提高社区服务名额,以致两方面需求也无法满足。

于刚公布的施政报告中,特首林郑月娥指目标要做到社区照顾服务“零轮候时间”承诺,反映今届政府落实居家安老的决心。根据长者社区照顾关注组以2015年的数据研究,只需4亿4,800万元,就足以支付一年全部轮候社区照顾服务的开支,但单纯增加服务名额,以现时各个名额的服务成本,并不足以满足长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