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观点】棕地潜力巨大 政府勿忌讳乡事派反对
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强调,增加房屋供应量是其房屋政策的重点方向,至于建屋土地的来源,则有待九月成立的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报告研究成果。该小组在本周二(10/10)进行了第二次会议,初步讨论棕地发展的可行性,而为协助小组成员了解棕地议题,发展局制作了一份文件,解释政府对于棕地发展有何初步构想。令人失望的是,观乎文件内容,政府暂时没打算重点发展棕地,个中原因,在于政府没有足够决心应对来自新界乡事派的阻力。
发展局明确指出,民间体团提倡“优先发展棕地”的意见不切实际,原因是香港不能单靠棕地解决土地短缺问题。然而,“优先发展棕地”根本不等于“只发展棕地”,发展局居然连这样简单的逻辑也弄错,还要煞有介事地进行“反驳”,正好反映政府不重视棕地,所以才事先明言,让外界勿对棕地发展计划寄望太多。
发展局强调政府从来没有回避棕地问题,指不少棕地均在发展规划当中,包括位处古洞北、粉岭北、洪水桥、元朗南等区域的540公顷棕地。然而,众所周知,这些都是政府早已规划发展的新发展区,例如洪水桥新发展区预计将于2019年展开前期工程,元朗南新发展区则于2021年动工。发展局指该等区域中的棕地会是“优先处理的大型棕地群”,说明截至现时为止,政府对于如何释放全港共1,300公顷棕地的发展潜力,尚未有清晰蓝图。事实上,即使是位处上述新发展区的棕地,发展局也未有完整的发展方案,仅表示政府正在探讨适当措施、咨询受影响人士云云。
撇除前述的540公顷棕地,香港尚余760公顷棕地,当局将作什么打算?发展局表示,他们初步认为,假如某些小型棕地群位处现有的已发展区旁边,而该区有空间容纳更多人口,当局便可能在该等棕地群上建屋。骤眼看来,这样的安排非常合理,然而,发展局不忘为自己添上“免责声明”,指大部分棕地都是私人土地,收地和清拆均是重大挑战,因此发展棕地不易成事。当局似乎预料到有人会质疑政府何不引用《收回土地条例》,以减轻收地时所面对的阻力,是以他们先行作出辩解,指收地和清拆在本质上并不受欢迎,加上过程冗长,因此可免则免。
然而,正如政府所言,大部分棕地都是私人土地(包括新发展区内的棕地),不管当局是否引用《收回土地条例》,也须与土地业权人交涉,因此政府的理据并不成立。更甚者,相信不少人均记得房屋署曾打算在横洲棕地上兴建公屋,结果却因“地区人士”反对而作罢,改为发展旁边的绿化带,可建公屋单位数量由17,000个大幅减至4,000个。如此看来,发展棕地的阻力,很大程度上在于乡事势力等既得利益者(他们可能正将棕地用作停车场、回收场等)的反对,然则,政府有没有决心与他们交涉,甚至以公共用途为由,动用《收回土地条例》此“尚方宝剑”?可惜的是,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记者会中表示,此条例必须慎用,意思也就是很大机会不会使用。
当然,土地供应小组成立至今只有个多月,距离“交功课”的日子尚有一段时间,他们也未必认同发展局现行的棕地发展构想,我们现在不宜盖棺定论。不过,政府应尽快公布更多关于棕地的资料,并具体交代打算如何收回各处的私人棕地,只有如此,市民才能得知政府有没有刻意回避乡事派。要消除大众对“官乡勾结”的成见,最佳的方法自然是将资讯置于阳光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