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香港基金|大湾区飞地2.0 港产园区善作善成
团结香港基金专栏|叶文祺、区浩驰
最新数据显示,大湾区“9+2”城市今年首季经济增长整体超过4.5%,深圳和珠海等个别城市更达6%以上,远超香港的2.7%。大湾区机遇就在眼前,问题在于如何合作才能把握。有人重提90年代的“前店后厂”模式,当时内地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大批港商迁移北上,带同资金和技术加速珠三角工业化,形成工业生产的“后厂”;同时推动香港从制造业过渡至服务业经济,成为对外销售的“前店”。虽然现今的内地城市早能独自包办后厂、前店、甚或出口等角色,过去的合作模式优势不再,但那段经历却对后来的“飞地经济”具启发意义。
实践“飞地经济”合作模式
“飞地经济”概念在2017年由国家发改委等八个部门提出,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区域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以“前店后厂”为例,将香港投资的生产项目,迁往行政管理和经济发展模式截然不同的广东省,过程中跨越了边界限制,并整合利用了两地各自的优势,包括资金、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实现了互惠互利。
然而,即使“前店后厂”可谓是“飞地1.0”,建立了大湾区合作雏形,但由于当年港商北上完全是市场自发行为,缺乏政策支援,厂家各自行动且分布零散,因此难免会有部分投资项目出现水土不服,整体上也无法呈现具规模的成果。要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有序发展“飞地经济”,真正促进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形成梯度发展、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产业协作体系,我们需要建基过去经验,创立一个既能体现高效市场、又能结合有为政府的原型模式,实现“飞地2.0”。去年新成立的“东莞–香港国际机场物流园”,正好体现了当中精髓。
东莞设港机场物流园成就双赢
“东莞–香港国际机场物流园”(物流园)位于东莞虎门港综合保税区,项目第一期占地20公顷,是香港机场管理局和东莞港务集团的合作项目,由机场管理局成立的全资附属公司负责项目规划、管理及营运。项目对东莞和香港两地均带来可观收益。
对于东莞来说,引入物流园最直接的好处是获得来自香港的资金投入和产业技术。空运是香港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香港国际机场是世界最繁忙货运机场,去年货运量逾430万吨。物流园的设立将空运产业链从香港延伸至东莞,预计未来落成后每年货物处理能力将超过100万吨,并为此创造更多工种和大量专业服务岗位,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超越过去其他零散项目。事实上,东莞目前有逾8,000家港资企业在当地营运,与香港关系本已密切;物流园作为香港公营机构投资的大型高端产业项目,获两地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更突显了“飞地经济”合作升级。
对于香港而言,投资物流园的好处亦显而易见:一是香港的国际货运代理能通过东莞园区更容易地接触到大湾区货主,保证香港国际机场能获得来自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一定货量;二是物流园主打“海空货物联运”模式,即内地出口货物可于东莞园区预先完成航空安检、装箱或打板及收货,之后无缝地运抵香港国际机场并直接转运到世界各地,过程中无须重复安检程序,令整体运输时间比起过往陆路运送快了半天,费用亦节省约一半。另外,外国空运货物亦可套用上述相反路线和方式经香港进入内地。
物流园既为香港开拓了新市场、也降低了空运物流营运成本,有机地形成了香港在大湾区的产业“桥头堡”。项目既是策略性布局,亦是相当成功的大湾区“飞地2.0”合作范例。然而,这样的案例是否具备可复制性?“飞地2.0”又须符合哪些先决条件?
“起飞”前选对产业和机制
从物流园例子可见,“飞地2.0”的成功关键是选对具竞争优势的产业。事实上,并非所有产业都能“飞得起”,亦不应该“为飞而飞”。“飞地2.0”的成功,需要全盘周详考虑。
举例来说,香港已完成经济结构转型,目前制造业只占本地生产总值不足1%,因此完全没有条件复制如“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这一类,著重生产实体工业产品的飞地案例。至于何谓可取的“飞地经济”筹划,具体上可回顾“前店后厂”,当时香港小型厂家能利用内地较低成本实现生产规模的大幅提升,香港技术工人到了内地能凭借经验优势成为厂长,珠三角内地城市也能利用这一波港资浪潮,快速完成经济升级转型。
除了要认清产业优势,合适的管理机制也是“飞地2.0”不可或缺的要素。成功的飞地项目背后往往有赖一套逻辑极强、有机结合市场机制和政府行动的运行框架。正如物流园的例子,如果没有了香港国际机场长年积累的空运业务营运管理经验,或欠缺了两地政府部门在设立离岸航空安检设施和货船航程监察系统上的支持,也不存在成功的可能。
展望未来,香港除了空运物流还有什么“飞得起”的看家本领?相较硬件生产,香港的强项更能体现在软件服务上,因此“飞地2.0”的筹划也应更具想象力和细致。事实上,协助“飞地1.0”项目升级也可以是一种实践方式,正如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与东莞市政府合作推出的“在莞港资企业升级转型辅导计划”,协助竞争力渐失的传统东莞港资厰商向智能制造和跨境电商等方向转型,可望成为香港落实大湾区合作的新方向。
作者叶文祺、区浩驰分别是团结香港基金副总裁 、研究员。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