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宵交通倡议.二】路线设计应以市镇为本 巴士小巴互补不足

撰文: 香港01
出版:更新:

本港的通宵小巴和巴士可互补不足,让“夜班族”自由选择出入的交通工具。可是,红色小巴在路线规划受政策掣肘,未能回应新市镇居民的交通需求。上一章亦指出,要改善本港的通宵交通服务,地铁和红色小巴的调整空间远较专线小巴为低,只有在扫除法律局限后,才可真正释出专线小巴在深宵运作的潜力。另一方面,虽然通宵巴士路线设计一向予乘客“长征”之感,但只要调整路线规划的原则,巴士也可成为通宵交通的服务骨干。

N241共有57站,由红磡驶往青衣,是最多站的通宵巴士线。 (资料图片)

【通宵交通.一】解决通宵交通服务不足 还基层市民睡眠时间

巴士路线愈改愈不便 成恶性循环

前行政长官梁振英在2013年《施政报告》中提出采用“区域性模式”重组多个地区(包括北区、大埔、屯门、元朗、沙田、葵青及九龙区)的专营巴士路线,以“地区”而非个别路线为基础,宏观检视专营巴士服务。巴士路线重组工作一直由运输署和专营巴士公司共同负责,依照载客量和营运效益的变化再作调整,期间会取消或合并使用率长期偏低的路线。与此同时,巴士公司亦可将重组路线所节省的资源,投放到现有服务或开办新路线,回应乘客需求及变化。

运输署在检视使用率偏低的巴士路线时(注),按照实际营运效率作出调整,包括缩减班次、取消或合并路线,或缩短路线。

不过,除了特别节日外,大部分通宵巴士服务搭客都是常规乘客,若某路线设计原本已存有问题(如往来红磡港铁站至青衣长宏邨的N241),会令部分潜在乘客选用其他交通工具。这时再以运输署的准则来取消或合并路线,只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路线愈来愈不方便,令原有乘客改选其他交通工具(例如青衣居民选用“泥鯭的”或先到荃湾转乘专线小巴)。这种规划准则不但无助解决路线营运效率偏低的问题,更会提高“夜班族”的上班成本。

现时北区唯一一条通宵巴士线N73,由沙田回北区,全程33个站,车程逾一小时。在油尖旺区回家的北区居民,如果全程乘通宵巴士,则可先乘搭N271,再在沙田转乘N73,但有网民指全程估计逾两小时。(九巴网站截图)

区议员只顾“成功争取” 一程巴士堪比长征

除此之外,目前的“区域性模式”咨询模式仍有一个弊端。运输署和巴士公司会就路线重组方案咨询区议会,体现当区居民所需,以提升重组方案的认受性。不过,在为选区居民争取最大利益的大前提下,区议员或会摒弃较宏观的视野,改以单一选区的角度,思考路线重组的可能性(例如争取在选区加设巴士站)。在没有充足协调的情况下,区议员或会各自为政,忽略了路线重组的总体效益。

例如,北区居民一直缺乏往返港岛的通宵交通,运输署于《2017-2018年度巴士路线计划》建议开办新线N373,满足居民所需。不过路线经大埔区议会交涉后,运输署欲平衡北区和大埔的需求,建议将路线加入太和、大埔中心及广福邨,以回应大埔区议员的诉求,事件随即引起北区区议会反对和谴责。

从上述一事可见,运输署须考虑营运效益,不能针对单一区域居民所需,间接驱使某区居民选择其他交通工具,令路线亏本,反过来影响营运效益。因此要提升通宵巴士的服务质素,运输署可在现有的考虑因素上,另加两大原则性的前设,从而令服务更具效率及改善载客量。

+2

一、“一长两短”转乘计划

“一长两短”的通宵巴士路线设计,是参照2004年韩国首尔的巴士改革方案,透过设置转乘站,减少长途巴士服务的点对点需要。“一长”是指由中心商业区直达新市镇转乘站(或交通交汇处)的长途巴士路线;“两短”是新市镇内行走的“双向循环线”(即类似轻铁705、706在天水围区内的循环线)。透过通宵长途特快巴士和区内循环线的配搭,除了可以大大缩短长途巴士在区内行走的时间,提升流转率外,还可以让居民自由选乘较便捷的循环线,令平均车程时间缩短,提升居民选乘的诱因。

示意图:“两短”是新市镇内行走的“双向循环线”。

二、以单一市镇为本的路线设计

目前通宵巴士载客率偏低,某程度上是因路线设计须平衡多于一区的居民需求,而迂回的路线同时亦大增行车时间。在此考量,运输署和巴士公司在重新审视路线设计时,理应将单一市镇作为基础切入点,而非像上述N373般将北区和大埔合并考虑。虽说两区在地理上是相接,但从人口和发展面积而言,大埔目前人口为27.8万,而北区(粉岭/上水)的人口为26.1万(2016年数据),而大埔和北区的发展面积分别为3,006和667公顷,故将两区合并在同一巴士线未必是合适之举。反而将单一市镇独立作考量,可针对地回应居民所需。同样地,由铜锣湾开往天水围的N969,也可考虑将屯门和天水围分割成独立市镇看待,以减低路线行车时间。

通宵交通是另类“社会责任”  

毫无疑问,目前各间巴士公司的通宵路线载客率而言,要确切地根据上述的建议重组路线,将为巴士公司带来额外营运压力。据城巴资料显示,通宵路线的载客率较日间为低,以来往旺角和将军澳的N796号线为例,即使在最繁忙一小时的载客率仅约三成。换言之在路线分拆后,短期内也未必可吸引更多乘客改乘。相反地,专线小巴的载客量,即使全面更换至19座小巴,亦不会构成沉重的成本压力。

不过,巴士公司亦可将计划视为社会责任的一部分。过去数十年,社会对企业营运道德的标准愈来愈高,而同样地企业亦比以往更愿意投放资源,实践社会责任,以改善企业形象。平情而论,便捷的通宵交通服务对“夜班族”而言,不仅是可用金钱换购的服务,更是生活的“必需品”。若巴士公司愿意从基层角度出发,牺牲部分利润向他们提供“必需品”,可大大提升公司形象,效果或可比企业耗费部分利润予公益服务上。

李志豪于物流公司的后勤岗位工作,不会凌晨下班。但他知道不少前线同事需通宵工作,深夜过后就困在青衣走不了。

当然,对于以牟利为目标的私营企业来说,这些说法可能过于离地,也轻视了它们的财政压力;但政府需要注意的是,公共交通服务具有公益性,若私人企业必须保障营运效益而牺牲基层所需,不愿经营无利可图的路线,政府则应索性重新检讨专营权制度。除通宵服务不足外,巴士车长待遇差和车费只加不减的问题,正正是专营权制度所衍生的问题。若公共服务外判私人企业后是牺牲基层福祉,政府是时候考虑参照新加坡BCM的营运模式,为新巴士制度骨干。(“01倡议”将有专题探讨公私营合作的巴士营运模式,可以怎样改善本港专营权制度衍生的种种弊病。)

上述“一长两短”和“单一市镇”两个改革原则,其实适用于专线小巴和专营巴士,应该以何者作为解决深宵交通不足问题的主力,只是技术性的问题,关键是政府愿意从“以民为本”的目标出发,革除不能适应实况的法例与限制,并愿意补助机构营运盈利偏低的路线,才可制订出真正便民的交通政策。

注:即路线班次在繁忙及非繁忙时段只分别维持在15分钟及30分钟,而该路线在最繁忙的一小时内的载客率仍少于50%

(因九巴代表未能提供通宵服务载客率的相关数据,故有关数据是从各方搜集得来,如有错漏,望读者指教。)

其他倡议专题

最低工资负面影响轻 应继续改善
 维护居住权益 正视“最低居住标准”
 直资=贵族? 要摆脱标签 须严限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