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国外宣被指“错漏百出” 如何才能天下归心?
随著中美角力全面爆发,中国外交官亦愈来愈活跃,吸引海内外传媒聚焦报道。12月16日,《南华早报》便刊登社评和专栏文章,讨论中国外宣攻势的得与失,以及其未能收效的原因。
《南早》社评题为〈北京需要在传播讯息时达致恰当平衡〉(Beijing needs to get the balance right when spreading its message);专栏文章题为〈错漏百出的讯息〉(Mangled messages),作者是中国互联网专家Chauncey Jung。
王毅:外交官须有“斗争精神”
《南早》社评的论调较为客气,引用民调报告,指中国的国际形象好坏参半,甚至连中国的投资也在多国引起疑虑,可是社评针对的是宣传手法而非宣传内容,并未否认中国有权批评眼中偏颇不公的外媒报道:“萝卜和大棒(策略)在外交政策上自有其角色。为了观感之利,北京需要更加专注于获得恰当平衡。”
甚么是“大棒”呢?社评提到,美国在人权、贸易和科技诸领域对华全面施压,中国各大使于是在所驻国以攻为守,威胁“中断合作”、“中止文化交流”和“施加惩罚如制裁”。另有报道指,外交部长王毅要求,外交官要以更强大的“斗争精神”应对挑战。
挥舞“大棒”的效果又如何呢?驻瑞典大使桂从友自2017年上任,短短两年多就建立了“重炮手”的名声:炮轰有“辱华”之嫌的瑞典传媒,坚定支持有闹事之嫌的中国游客,并就涉港涉疆事务,多次指责“说三道四的”瑞典官民和传媒,威胁要经济制裁。
瑞典议员要求“送走”中国大使
在桂从友任内,今年7成受访瑞典人对华持负面印象,为欧洲之冠,而相比去年,对华持正面印象的人数大跌17%。另一方面,瑞典国会议员不满其严厉警告,在野基督民主党和瑞典民主党均呼吁,要将桂大使送回中国,而在执政联盟之中,左翼党亦提出相同要求。
Chauncey Jung便直言:“正当中国外交官和大使馆启动Twitter帐户,他们进入冷漠新世界:现在他们知道(自己)在社交媒体平台有多不受欢迎,而部份人可能觉得他们对著墙说话。他们不能够把散发霉味的讯息广传于自由世界,而他们看来仍搞不清楚原因。”
不过Chauncey Jung的看法与社评有微妙差异,他认为北京的政策本身已有问题,外交官如何“包装”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甚至弄巧反拙。除了涉港涉疆争议,他以孟晚舟案为例,指北京为求报复,拘捕两名在华加拿大人,企图迫使加方“放弃其法治和对美引渡协议”,行径犹如努力促成自己看来像反派。
抛开意识形态和社会畛域
Chauncey Jung总结道:“中国一日不立足于平等和自由,其公关策略不见得会在任何民主政体收效。”他这种讲法自然会挑起许多争议,反对者会认为是将“西方那一套”强加于中国,其次是中国有权提出自己看法,适当展示实力也是“有效沟通”,最后是就各种争议事件,他未顾及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点击图辑了解孟晚舟被捕风波🔻
《香港01》亦曾指出:“中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践行自由、民主、法治等中共自己也承认的核心价值上,还存在相当大的短板和不足,不仅与港台等海外华人社会的期待存在相当差距,甚至与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权利诉求之间也存在激烈冲突。”所谓“第五个现代化”即被寄望朝此方向迈进。
抛开意识形态分歧,不论哪个社会,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过上美好幸福生活,希望自己能被尊重,希望自己的权益能得到有效保障,希望政府能实现善政良治。对于不断崛起的中国来说,应该经常反求诸己,拿出更加现代化和文明的治理范例,缓和外界疑虑,以人文吸引力和道德感召力,达致天下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