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法案】西方议会动员施压 对华政策被迫唯“鹰”是从?
自去年加拿大应美国引渡要求,在温哥华机场拘捕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中加关系急转直下,先有两名加拿大人在华被拘,至今未获释,继而有外贸“限加令”,中国禁止进口加拿大芥花籽,而猪肉和牛肉也一度也被禁之列。
加拿大国会12月10日通过议案,决定成立特别委员会检视与中国关系,然而却不是为“求和”铺路。
加拿大执政党“箍票”失败
这个议案由在野保守党提出,而刚筹组少数派政府的总理特鲁多持异议,倾向避免加剧对华矛盾。加拿大下议院其有338席,是次有319名议员投票,结果提案以171票获得通过,反对票数更只得148票,少于执政自由党所持157票,被外界解读为“政府败北”。
据该法案内容,下议院将成立特别委员会,全方位审视对华关系,范围包括但不限于领事、经济、法律、安全和外交领域。委员会成员共有12位,6席归执政党,4席归保守党,余下两席分属魁人政团和新民主党;这个朝野共组的委员会有权按需要传召总理、外交部长、公共安全部长和驻华大使。
加拿大下议院不是孤例,纵观西方多国,立法机关就对华外交异常“活跃”,至低限度不吝于强硬表态。12月3日,意大利众议院外交委员会跨党派一致通过有关香港的决议案,敦促政府于合适的国际层面采取行动,即时调查香港示威期间涉嫌侵犯人权的情况。众议院预计16日讨论另一项涉港动议。
华为在德恐酿执政危机
除了“不顾中方反对”下发表“错误言论”,个别立法机关一如加国议员,朝野政党一致抨击政府对中国太软弱和退让。议员们甚至不止于“审视”政策,更表明要主动立法“加辣”,又或者限制行政机关的政策空间。近几个月,德国总理默克尔就遭遇猛烈攻势,联邦议院的鹰派要求政府封杀华为。
早于10月,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吕特根(Norbert Röttgen)已追击华为,动员跨党派议员向政府施压;11月底,执政基民盟通过提案,要求装备商必须证明符合一系列安全标准,方可参与建设5G网络;其间国防部长卡伦鲍尔(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和外交部马斯(Heiko Maas)均公开质疑华为的可信度。
国会最近又有大动作,据《彭博新闻》报道,执政联盟议员已起草法案,规定政府机关必须排除“不可靠的”5G设备供应商,包括核心与非核心网络;草案又订明,政府需考虑供应商所属国家的政制和法制。整份法案虽则未指名道姓,但矛盾明显直指华为和中国,并且企图迫使默克尔政府采取更严厉立场。
白宫:《人权法案》条文干预总统权力
在许多西方议会民主政体,按权限和惯例,外交事务一般是行政主导,立法机关可能会通过其他机制,如审议预算案,间接发挥影响力,至于主动针对特定外交议题而启动立法程序,属于较特殊情况。美国国会最近就通过《香港人权和民主法案》,并已开始审议《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白宫的态度都是不愠不火。
对于香港示威风波,特朗普半年来有都有不同讲法,大概是不介意对华打些“香港牌”,但同时不想香港局势拖累中美贸易谈判。在国会大比数通过法案后,特朗普先是不明言会不会行使否决权,直到11月27日才由白宫发表简短声明,表示总统已签署法案,又称部份条文“干预”总统裁量外交事务的宪制权力。
议员们毋须当家作主忧柴忧米,一向较为“有原则”或“政治正确”,例如美国国会多年来都比白宫对华更强硬,至少是口头上的“鹰派”,所以这一轮“议会行动派”擡头是一时潮流循环,抑或是长期转变,尚是未知之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现时在前台管事的已相对温和,可能还顶住了不少对华鹰派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