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科“拆骨”改名 必修必考、评级剩合格与否 杨润雄:非弱化
自反修例风波以来,教育界被连番追击,通识科更被建制派人士视为“整顿”目标。特首林郑月娥昨日发表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提及要改革高中通识科,纠正被“被异化”问题。
教育局局长杨润雄今日(26日)公布,通识科会维持“必修必考”,但会由七个评级,改为只得“合格”及“不合格”;删减一半课时及取消独立专题研究(IES),亦会设立“适用书目表”,但必须交教育局审批教材,未来亦会改科目名称等。
杨润雄又指,过去十年社会对通识科的争拗未停过,对这科存在不信任,“被污名化”,令教学出现困难,但否认是将通识科变为国教科,亦非“弱化”科目。
延伸阅读:
通识科|专责小组报告倡保留评级制 主席认政府决定“去得更远”
通识科|中学校长会忧硬推课程改革令学生反感 内容未曾咨询业界
通识科|叶建源斥教局“谋杀通识科” 教联会邓飞:课程重回初心
新高中通识科自推行11年以来,屡处于政治风眼。教育局局长杨润雄今日出席《施政报告》记者会,交代对通识科多项的改革措施,包括:
1. 通识科将改名,但暂未有定案
2. 维持“必修必考”,但将原有7个评级改为“合格”或“不合格”
3. 课时由250小时减至一半,即约100多小时。厘清重要学习概念,通识科六大单元 下,原有12个主题,将会减为6个主题;目前倾向保留有关香港、国家、国家与香港关系、环保及世界卫生议题,料会加入 新科技对生活影响的课题
4 . 取消独立专题研习,加入内地考察及研习,学习国家发展、宪法及基本法、法等,培养学生的正面价值观及国民身份认同,而内地研习不会成为文凭试成绩一部分
5. 设立适用书目表,由官方审批教材
杨:通识科过去10年“被污名化”
杨润雄解释,过去十年社会对通识科的争拗未停过,且“被污名化”,对这科存在不信任,质疑该科变成“时事科”,如何考核学生的综合学科及解难能力,令教学出现困难。他表示,难言今次改动能够令社会对通识科重拾信心,亦否认“上街”学生是受到该科影响,但需要在课程上做一连串的“功夫”,以回应社会其他声音。
学校课程发展检讨专责小组两个月前向教育局提交意见,正交由课程发展议会的专责委员会跟进。杨润雄在会上多次强调,改动是按小组专业意见,大体上采纳报告建议,“只系‘细节’唔同。” 他又指继续沿用现有课程宗旨及目标,调节及增减课程,“唔系全新嘅野,唔系一啲你唔知嘅野。”又指执行上会交由课程发展议会跟进。他亦指,若然已提出改动方向,负责任的、做法是“越快推越好”,“如果明年九月、下学年做到,唔会犹豫做。”
否认变“国教科” 改名是想有“新嘅开始”
杨润雄否认是将通识科变为“国教科”,强调国教的内容一直存在,该科亦有教授《基本法》等相关内容。对于科目需要改名,他认为,科目名称无问题,但有人认为有不好的联想或含意,故改名是希望这科有“新嘅开始”,强调改名后并非新科,亦非对“Liberal”的字眼有意见。
杨又否认“弱化”科目,亦不认为对教师有好大影响,但质疑是否有需要分辨考生不同能力,“学生能力达到基本水平已足够,唔需要分唔同嘅等级。”他续指,“唔再计分唔一定唔畀心机读,少咗学习压力可能学得好,唔使考虑学习规范。”
杨指,整个高中课程结构无大改动,只是内容作出改动,不认为会影响通识科的国际认受性,又指部分海外大学在收生上未必会看通识科。他指,今次改动对会与考评局跟进,亦会与大学商讨衔接大学联招的方案,会尽快公布。
考评局发言人表示,香港中学文凭考试通识教育科的公开考试,根据《通识教育科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及该科《评核大纲》设定。考评局会研究与公开考试及评核相关的建议,并按既定机制与相关科目委员会及公开考试委员会作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