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 2020│通识问新闻自由国家安全“ 两难” 考生不分意见或事实

撰文: 邝晓斌
出版:更新:

2020年中学文凭试(DSE)核心科目通识科笔试的卷一必答题中,其中一题引述《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关于发表自由的权利及责任义务,同时附有限制,包括保障国家安全或公共秩序等,由此引申“新闻自由并不是绝对”。题目随后要求考生就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两难情境”阐述答案。
根据考评局今日(4日)出版考试报告,指该题的整体表现属“欠佳”,小部分考生未能分辨数据反映的是意见还是事实;另外有不少考生未能充分理解“两难情境”,未能进一步引用资料或举例说明。报告强调,题目无要求考生评价香港现时的新闻自由状况。

2020年通识科卷一的第三题涉及《今日香港》单元,其中一题引述《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要求考生就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两难情境”阐述答案。(资料图片)

今年的通识科笔试在4月27日举行,随后《港区国安法》于7月1日正式刊宪,加上负责《7.21谁主真相》专题的香港电台《铿锵集》编导蔡玉玲昨日被捕,上述有关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两难情境”的题目,可谓与现况“相映成趣”。

今年通识科卷一的第三题涉及《今日香港》单元,题目提供的资料A为公众对香港新闻自由的意见调查结果,内容有关新闻传媒自我审查是否普遍、新闻传媒老板或管理层向员工施压而影响编采自由、新闻记者采访时受到人身威胁、本港新闻传媒发挥监测的功效以及本港新闻传媒立场取态的多元程度等的评分。资料B则提供2010年发表的期刊文章,以及2018年8月23日的报章评论,当中提及《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并引述对出版及发表自由条文,以及尊重他人权利或名誉、保障公家安全或公共秩序等限制,由此引申“新闻自由并不是绝对”。

题目要求根据资料描述新闻自由特征 可能出现的两难

题目的(b)分题要求考生根据资料,描述公众对香港新闻自由意见的主要特征;要求考生就试题提供的资料及就自己所知,指出两个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可能出现的两难情境,阐述答案。

+3
2020年通识科卷一的第三题引述《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要求考生就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两难情境”阐述答案。(资料图片)

根据考评局今日出版的《试题专辑》,建议评改准则方面,上述题目的(a)分题若考生能从资料清楚描述一个主要特征及能适当全面地运用所提供资料,便能取得4分满分。至于(b)分题,考生若能清楚解释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两难情境”,能充分理解及恰当地运用新闻自由、自我审查、言论自由等概念,从而提供论据并解释,便能取得最高的6分至8分。

考试报告显示考生整体表现“欠佳”

然而,考试报告显示考生在该题的整体表现“欠佳”,在(a)分题中,大多数考生能从资料A归纳公众对新闻自由及新闻媒体的特征,惟部分考生只从单一项目的数据归纳,小部分考生未能分便数据反映的是意见还是事实。

考试报告强调,卷一第三题无要求考生评价香港现时的新闻自由状况,资料数据只反映公众的观感,而非新闻自由程度的事实陈述。(资料图片)

不少考生未充分理解“两难情境”

至于(b)分题,报告指不少考生未能充分理解“两难情境”,部分考生只能指出新闻自由可能面对的挑战,部分考生讨论新闻传媒有违道德操守的负面影响,或原则性地解说两难,但未能进一步引用资料或举例说明。表现较佳的考生能提出具体“两难”,例如市民的知情权相对公众秩序,并引用恰当例子加以说明。

报告强调,此题无要求考生评价香港现时的新闻自由状况,资料数据只反映公众的观感,而非新闻自由程度的事实陈述。

至于卷一第一题及第二题,分别涉及青少年使用互联网议题、全球化下国际移民议题。上述两题的整体表现均属“一般”。

卷二选答题方面,试题包括:解释在香港保育粤剧的难处;解释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可能遇上的阻碍;以及解释智慧城市的发展对能源使用可能造成的影响。报告数据显示,三题的选题百分率分别为44%、11.7%及44.3%。第一题的整体表现分别为欠佳,第二及第三题的整体表现属一般。

考生应提升归纳数据的能力

报告在整体评论中说,卷一方面不少考生未能比较及综合资料,作为论证时的证据。报告建议,考生应提升归纳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数据、相关知识和概念的立论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