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食变成丰盛晚宴 “传剩行动”连结东涌街坊
晚上7时,东涌富东街市不少档舖已拉闸,几个人却先后走进街市,待最后一个顾客离去后,接过菜档姐姐捐出的两箱剩菜,九曲十三弯地走到巴士站,举起牌,呼喊着:“过嚟攞啦,菜贩卖剩捐出嚟㗎,唔好嘥。”
这些人不是食物回收机构,他们只是一班住在附近的街坊,最近组成了“传剩行动”,在食物回收组织涵盖范围以外的东涌自发收集剩菜,转送他人,而这个“他人”不限经济背景。
上周六,他们试办了第一场剩食宴会,聚集义工及亲朋。现场香气扑鼻,烟雾频频冒起,蒜容炒豆角、韭菜花煎蛋等一一上桌。由收菜派菜到亲自煮一顿剩宴,这班街坊以行动传递环保信息——剩食亦可以是盛食。
公开派菜改变剩食形象
义工每星期会派菜两次,在东涌巴士总站招徕“客人”,义工有家庭主妇、小朋友、婆婆、刚下班的街坊,受义工空闲时间限制,目前行动还不定期。现场有人在一旁解释剩菜来源,让拿菜的人知道背后理念。拿菜者多是下班经过去乘车的人,男女老少、本地外藉都有。“不是经济有困难才可拿,只是不想浪费。”“传剩行动”发起人之一业闵说。他又指,剩食的形象一直都不太好,好像较差的食物才给低收入的人,因此不特别针对相关人士,“不想好像贬低他们。”藉公开派菜让大众接触剩菜,改变对剩食的印象。
由一人到一班人 “行动其实不那么难”
“传剩行动”一开始,是由住在东涌的Mandy,以及自然脉络导师班(由“野人”莫皓光举办)的同学一同发起。她笑说:“那时上完野人的自然班,大家忽然很环保。”有次傍晚她走到街市,见有许多剩菜,便问档主可不可以给她。“一来就箱半,我便拿去派,手推车都没有。”第二次她拉了架手推车,但没有宣传,“自己一个在街边好像不知在做什么。后来随手拿了个纸牌写着免费菜。”但时间久了,尴尬不再:“豁出去了。”
后来自然班的同学业闵一起帮忙,Mandy再从脸书群组“东涌免费谷”找街坊朋友。常常帮忙派菜的Panny便是其中一人,平日在群组和街坊互换不用的物资,看到Mandy这个行动便加入,还全家出动,丈夫、三个小孩、姐姐、工人都一起派菜。另一街坊琼姐则是由不敢去拿,到第二次派菜时终于敢上前,一去之下觉得很有意义,便加入行动,常常帮忙。Mandy说:“以前会想(环保的事),但不会去做,现在却觉得行动、行出第一步其实都不是那么难,做一些有意义的东西是会有很多人支持你的,会推着你去。”
用仅有资源煮一顿盛宴
“剩宴”当晚,义工收到两大箱菜,菜贩说:“反正都系掉,咪比佢地啰。”派掉大半箱后,义工便把剩菜运到社区中心,让其他义工煮成美味佳肴。现场许多义工已在准备前一天收来的菜,近水龙头那边有两个女生在分菜、洗菜,长桌上有人切菜,甚至架起电磁炉便炒起菜来,更有街坊和业闵玩起抛镬,业闵失手了,遭笑骂:“玩嘢呀?”大家打成一片。另一边箱,有义工首次进厨房,尝试帮忙切蘑菇,却切得太碎,被笑指“切到豆豉咁”。现场还有熟手“厨师”琼姐。“也是个机会让街坊教教大家,分享厨艺。”业闵说。
串烧蕃薯三色椒、唐芹炒椰菜花、姜粒炒苦瓜,一道道菜上了桌。地方是借来的,虽然不够大,但大家都开心地围住桌子站着吃。“这些剩菜三个钟前还在卖钱,卖不完就变垃圾,但其实只要我们用心煮,还是很好吃的。减少浪费之余,(剩菜)也不会去了堆填区、回不了生态的循环。”业闵说。
在东涌收菜期间,不知不觉聚集到一班街坊,Mandy与其他自然班的同学便邀请他们一起试办这次临时的“传剩餐厅”。当晚同学更准备了纸皮,让大家写下对剩食餐厅的想像。有人提议剩食餐厅的夜市可以用午市剩余物资,早市又能用夜市的;又有人提出可以请没有钱的人来帮忙煮,以工换餐。剩食餐厅如果真能成事,既解决剩食问题,又能让社区里的人多一份连结。
付出同时获得 派菜过程凝聚街坊
街坊除了一起成就“传剩行动”,行动本身亦凝聚了街坊。“我觉得街坊都好像团结了,今天早上我才找了人凑我阿女。”Mandy忍不住笑了,对街坊关系能变成这样,似乎感到很神奇。而她的小孩也因随着妈妈派菜,加入了这个社区。“他们都很喜欢,很开心,觉得帮到人。会知道丢菜很浪费,这个观念可以从小就慢慢渗入心里。”
吃完主菜,喝过糖水,剩宴到了尾声。但“传剩行动”仍会继续,业闵指下一个行动目标是元朗。“希望每一区的人都在自己社区发起,好像东涌,开始时我有份帮手,但现在我已不用来东涌了。(传剩行动)可以变成一种社区活动,一种人和社区的连结。”
传剩行动Facebook专页: https://www.facebook.com/sendtheleftfood/